【AIF每月書單】十種方法扭轉直覺偏誤,幫你做出更好的決定

思考未來的首要之務是掌握現況,但我們發現即使是老師、投資銀行家和諾貝爾獎得主這些具備專業知識的人員,對於世界都可能有很多誤解,全球公衛學家和公共教育家漢斯.羅斯林( Hans Rosling)在《真確》一書中指出,人們對於自己的無知毫無頭緒,思考往往受到不自覺且可預期的直覺偏誤所影響。於是,我們該想的是,如何建立新的思維習慣,藉由書中所提的思考方法,扭轉根深蒂固的偏見,並基於事實行動。

你認為自己夠了解世界嗎?那麼試著回答以下兩個題目:

1.在過去20年,全球赤貧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是?(A)幾乎翻倍(B)大致不變(C)幾乎減半

2.現今全球多少2歲兒童有接種疫苗?(A)20%(B)50%(C)80%

即使過去20年間,全球的赤貧人口比例已經減少了一半,但約只有7%的人答對這一題;至於關於疫苗接種的問題,如今全球幾乎所有兒童都會接種疫苗,然而只有13%的人答對,顯示多數人對這一無所知。

我們總是希望能客觀地看待這個世界,但漢斯在全球各地演講多年後,逐漸發現人們對事情的思考受根深柢固的直覺所影響,造就過度誇大的世界觀。《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這本書談的是人們可能因為缺乏宏觀認知,而對世界產生錯誤的直覺,因此,作者嘗試透過適當的數據圖表扭轉偏誤,幫助讀者看到問題以及問題好轉的趨勢,而非依賴直覺。

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盛讚:「我所讀過最重要的書之一,帶領你清晰思考世界的必備指南。」不僅拍攝影片推薦這本書,更在2019年6月將這本書送給全美大學及研究所每位畢業生。

漢斯在書中整理了十種人們常見的直覺偏誤,卻也提出來一系列方法以幫助讀者破解這些偏誤,透過蒐集資訊、解讀資訊和數字,以適當的數據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我們想解決的問題,並做出更好的決策。

「我要你看到統計數據背後的個別故事,也要看到個別故事背後的統計數據。不靠數據無法了解世界,但光靠數據也無法理解世界。」這是《真確》作者漢斯.羅斯林( Hans Rosling)寫在書末給讀者的話。然而,怎樣才能避免被數據所誤導?以下是《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的部分精彩內容,文中提出了五個方法來質疑你所偏好的分類,以避免自己被分類所誤導:


尋找同一類別裡的相異之處,不同類別裡的相似之處

當有人說某些人怎樣做是因為其所屬群體(國家、文化或宗教等),你可得小心。在同一個群體裡是否有不同行為的例子?還是同一種行為出現在其他群體裡?

非洲是一片廣闊大陸,54個國家,10億人口左右。在非洲,我們能看到人們生活於各種發展階段:我在上圖標出所有非洲國家。看一看索馬利亞、迦納和突尼西亞。談「非洲國家」和「非洲問題」不具意義,但人們成天這樣講。那會導致可笑結果,比如認為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共和國的伊波拉疫情會影響肯亞的旅遊業,但其實肯亞和那兩個地方位於非洲大陸的兩端,開車要100個小時,比倫敦到德黑蘭還遠。

(圖片來源:先覺出版社提供)

當心「多數」

當別人說某個群體裡的多數具有某種特質,聽起來會像他們大多數是如此,但你要記得「多數」只代表超過一半,既可以是51%,也可以是99%,所以如果可能的話,把百分比問清楚吧。

比方說,下面是一句事實陳述:在全球所有國家,多數女性表示她們對避孕用品的需求有得到滿足。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麼?意思是幾乎所有女性嗎?還是比一半多一點點?事實上,各國差異甚大。在中國和法國,96%的女性說她們對避孕用品的需求有得到滿足。許多國家為略低一點的94%,例如英國、南韓、泰國、哥斯大黎加、尼加拉瓜、挪威、伊朗和土耳其。然而在海地和賴比瑞亞,所謂「多數」只是69%;在安哥拉,更只有63%。

當心特例

當心別把特例當通則。化學恐懼症就是把幾種嚇人的有害物質當通則,有些人因此恐懼所有「化學物質」。不過別忘了,一切都是由化學物質組成,所有「天然」與人工產品都是。在這裡舉幾樣我覺得不可或缺的好東西:肥皂、水泥、塑膠、洗潔精、衛生紙和抗生素。如果別人給你一個例子,想以此替某個群體下斷語,你該叫對方提出更多例子。不然你可以思考,相反的例子是否會讓你做出相反的結論。如果你樂於光是看到一個有害的化學物質就認為所有化學物質都有害,那麼你能不能看到一個安全的化學物質就認為所有化學物質都安全?

假定你不是「正常」,而別人不是笨蛋

為了避免腳被電梯門夾到等悽慘的錯誤,你的經驗也許不代表「正常」,別把第四級國家的經驗貿然套用在其他國家,尤其在你會覺得別人是笨蛋的時候。

如果你造訪突尼西亞,你會看到當地人過第一到第四級的不同生活,也許還會看到蓋到一半的房子,就像這張照片中首都突尼斯的沙希一家。這時你也許認為突尼西亞人很懶散隨便。

(圖片來源:先覺出版社提供)

你可以上美元街網站看沙希家的生活。馬卜魯克52歲,擔任園丁。他太太賈蜜拉44歲,在家裡賣麵包。多數鄰居家同樣二樓蓋到一半。這在全球第一、第二和第三級地區隨處可見。在瑞典,如果有人家的房子蓋成這樣,我們會認為要不就是房屋設計大有問題,要不就是建房子的人跑路了。可是你不能把瑞典的情況套用到突尼西亞。

沙希和許多類似的家庭其實找到了一種解決棘手問題的聰明方式。在第二級和第三級地區,家庭通常無從在銀行存錢,也無從貸款,所以得把錢存在家裡方能修房子,但錢可能被偷,可能隨通膨貶值,所以他們不是存錢在家,而是只要錢一夠就買磚塊。這樣不怕貶值,但家裡沒地方擺磚塊,推在外頭又怕被偷,不如買完就把磚塊砌在房子上,小偷無從下手。你無須信用等級待查,10到15年間得以慢慢替家人打造更好的家園。由此看來,你不應假定沙希一家很懶散隨便,而是明白他們很聰明,問你自己:他們怎麼會想出這種聰明辦法啊?

求真習慣

為了扭轉概括型直覺偏誤,你要質疑分類。懂得察覺某個解釋當中用了概括分類,然後意識到分類可能會誤導。我們無法不概括分類,也不該設法不再分類,但該避免錯用。

  • 尋找一個群體「裡面」的不同之處:在群體很大時尤需如此,你得設法切分成更準確的小分類,然後……
  • 尋找不同群體「之間」的相似之處:如果你在不同群體之間找到非常相似之處,你要思考群體之間是否有關,但也……
  • 尋找各個群體之間的「差異」:別假定這個群體(例如你和其他第四級的人或昏迷的士兵)裡適用的東西,也能套用到另一個群體(例如非第四級的人或睡覺的嬰兒)。
  • 當心「多數」:多數只代表超過半數。你該問這個所謂多數是51%、99%或在中間哪裡。
  • 當心鮮明例子:鮮明的例子容易回想,卻可能是特例而非通則。
  • 假定別人不是笨蛋:當某個事物看起來怪怪的,你要抱持好奇與謙虛,思考這從哪方面看是一個好辦法?
(圖片來源:先覺出版社提供)

本文節錄自《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由先覺出版社授權轉載。

----------------------------------------------------------------------------

推動產業AI化是人工智慧基金會(AIF)的使命,培育產業AI人才則是我們努力的目標。為了成為企業推動AI的助力,AIF每月舉辦內部讀書會,透過閱讀、分享與腦力激盪,培養對於產業趨勢的敏銳度與觀察力。從2021年1月開始也會與《知勢》讀者分享我們的每月一書,《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為三月的當月書單,希望透過這本書,幫助讀者發現常見的直覺偏誤與思考盲點,進而透過適當的數據掌握資訊,分析問題並做出最佳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