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下半年全球經濟瞭望:地緣政治風險持續中,供應鏈面臨變動

早在2021年,《經濟學人》報導便指出,台灣是地表上最危險的地方。2024年上半年,伴隨著台海危機、地震頻傳,「風險」無庸置疑是最重要的關鍵字之一。時序即將進入下半年,接下來又有哪些關鍵議題需要注意?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孫明德與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溫怡玲首先從地緣政治與國際情勢切入,提供下半年趨勢解讀。以下為精華摘要:

溫怡玲(以下簡稱溫):「風險」一直都是孫主任最近半年演講中的關鍵字,大家常談的「地緣政治風險」這個熱門詞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孫明德(以下簡稱孫):地緣政治風險並不是一個新名詞,而是一直都在的事情,例如美蘇冷戰、中東問題、兩岸問題,這種兩個國家或地區間的矛盾與衝突都是地緣政治風險,雖然過往並不用這個字眼,但台灣早就身處其中,因此這件事情對台灣人來說並不陌生。

地緣政治風險將長期存在

但是,為什麼現在要講地緣政治風險?因為現在包括各大研討會中對於 ESG 的討論,多半都是在講E,也就是減排、淨零。雖然有人說不能只談環境,還是要談公司治理,許多公司也設了永續長,但這個永續長常常講的依然是淨零的問題。在公司治理方面,可以看到台灣企業中的獨立董事越來越多,或是薪酬委員會、審計委員會等等,利用委員會的方式,降低單一股東或經營者對企業造成的影響,並且能夠健全公司治理,而風險治理正是公司治理的重要部份。

這幾年我們聽到很多風險問題,例如氣候風險,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例如七、八年前開始的美中貿易戰,原本以為很快就會結束,結果川普卸任後換拜登上場,到現在還沒打完。而且最近宣布要開始課徵電動車關稅,顯示問題根本沒有解決。還有俄烏戰爭,原先以為以烏克蘭的軍事實力,應該三個月就會輸了,結果三年了還沒打完。又或者以色列跟哈瑪斯的衝突,同樣也已經超過半年。

所以,地緣政治風險是個漫長的問題,並不像感冒一樣,多喝水休息,明天就會解決。而像是慢性病,企業必須學習如何與它共存。

台灣企業面臨的風險是什麼?例如 2020 年拜登上任後,發表關鍵百日報告,其中台積電也上榜。當時,台灣媒體幾乎沒有深入報導,只轉載國外媒體報導,說美國一份報告中提到許多次台積電,以為很光榮;隔年,美國就要求台積電到亞利桑那投資。

科技發展與經濟、政治密不可分

如果我們能夠早點理解關鍵百日報告,企業就能在公司中成立危機應對小組,並討論對策;或順應美方要求到美國設廠時,可以先研究美國的投資環境。現在台積電已經瞭解地緣政治風險,根本躲不掉。美國是重要的技術來源,而台灣是你的根,必須打通相關的連結,所以今年董事會成員中加入了美國商務副主席烏蘇拉‧伯恩斯和台灣前行政院長林全,以因應後續可能的變局。

過去企業都覺得地緣政治事不關己,等到事情發生時才發現,只要晚了一步就會處處受牽制。尤其現在大家都覺得,淨零減碳、AI 很重要,但要知道的是地緣政治風險更重要,因為它與經濟密不可分。

溫:的確,很多人以為地緣政治風險就是戰爭,但其實很多戰爭發生我們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就已經發生,例如貿易戰,涉及的問題非常多且彼此牽動,而且早就直接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影響。主任曾經提醒要「抬頭看路」,怎麼樣可以看得更廣一點?

孫:除了美中貿易戰之外,還有自己製造風險的,例如英國。2016年英國脫歐時,大多的資料都指出是歐洲對英國的管束太多,除了法律各方面限制,還要出錢幫助其他國家。但事實上,當時除了歐洲之外,美、中都是大的市場,英國認為永遠綁在歐盟這個區域裡面,感覺走不進全世界。如果擺脫歐盟的限制,英國可以自由加入許多的經貿協定,對經濟發展更為有利。但沒想到的是,脫歐的時間點非常不好,脫歐後,川普隨即當選,緊接著美國開始閉關自守;想跟中國建立關係,結果當時美中正在進行貿易戰,英國自然傾向美國。

因此,過去幾年,英國的外商投資一直減少,許多車廠、機械廠接連撤離,英國經濟每況愈下。因此,地緣政治風險不只影響企業,對於國家也會造成影響,只要政治方向走錯,就會讓企業及國家經濟陷入泥淖中。

供應鏈衝擊是風險 也是商機

溫:大家對台灣地緣政治風險的討論多半集中在兩岸關係,但風險的型態非常多樣,例如供應鏈的變動對台灣來說就很重要。因為疫情、氣候,加上地緣政治風險,對於供應鏈帶來哪些衝擊?

孫:歷史不會重複,但會押韻,我們回頭看看西元 1453年。當時鄂圖曼土耳其打敗東羅馬帝國,並佔據了東西方絲路交會點的君士坦丁堡,使得商人必須支付高額的過路費才能通過進行交易。於是歐洲各國,如葡萄牙、西班牙國王便鼓勵船員往海上尋找新路徑,於是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原本的物流斷點,尤其是伊斯坦堡也就不構成阻礙。

這也有點像是2017年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之後,將中國的關稅提高,使得企業要到亞洲做生意的成本水漲船高,也讓貿易供應鏈隨即受到影響。原本從中國賣到美國的東西跟著受到影響,所以廠商就遷出中國。

不過,與其說風險,不如換個角度來看,地緣政治風險其實常常帶來更多的商機。例如15世紀尋找新大陸的航海家們,不但名留青史,更為國家帶來大量財富,像是在美洲大陸上發現大量銀元的西班牙,再將銀元運回本國後,成為全世界最重要貨幣,也造就西班牙國勢強盛一時。

大航海時代的起源來自於地緣衝突所造成的摩擦,假設美中貿易戰或地緣政治衝突導致許多東西無法循過去的物流途徑運送。你會發現,只要願意嘗試其他的方式,各國政府都大為歡迎。現在各國政府的投資鼓勵很多,特別是科技產業受益最多。有一些工廠從中國搬離後,可以避免直接和中國本地新崛起廠商的正面衝突,而找到新的出海口。就傳統產業而言,中國因為貿易戰,所以對於原物料及傳產的需求降低,幾乎沒有成長量,這時候新的區域,如印度、西亞或是中東等地,都是未來可能發展充滿發展潛力的新區域。

歷史上地緣政治風險一直都存在,且每次都會促成新商機,因此,與其只擔憂風險對公司造成的傷害,更應該將後面的商機當成重點。

企業須有短期及長期因應策略

溫:整個供應鏈以及物流的中斷,現階段對企業的影響是什麼?

孫:最新的地緣政治衝突發生在中東地區,去年 10 月份,以色列和哈瑪斯開戰,後來伊朗也在今年 4 月加入戰局。當時台股因為以色列和伊朗互相攻擊,甚至大跌 700 點。最後沒有進一步擴大衝突的原因是美國選舉。因為中東問題,導致美國連大學內部非常分裂,這時,拜登必須強力壓制雙方,避免新的戰局,造成原物料價格大漲。

最後,戰局在以色列、伊朗,及美國都宣稱獲勝的狀態下,達成三贏局面。怎麼說呢?試想,如果以色列和伊朗開戰的話,由於伊朗佔據赫姆茲海峽的關鍵位置,一天運輸量至少有1300萬噸原油,台灣大概有六成的石油、天然氣會從卡達、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出來,要是這裡中斷,不用等台海中斷,全世界的石油及天然氣供應都會出問題。

而在曼德海峽則是亞洲通往歐洲重要的運輸路線,是控制通過蘇伊士運河往返印度洋和地中海的航運關鍵。近來,胡塞武装部隊在曼德海峽進行攻擊行動,要是伊朗動員周邊組織,封鎖這兩個海峽,全世界的物流將會因此中斷。可以看到,國際航運價格從去年10月至今已經上漲很多。假使當時開戰,全球將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大災難。

後續伊朗總統的墜機事件,引發諸多陰謀論的揣測,而以色列也否認行動。所幸後來未引起爭端,否則,伊朗及以色列都有核彈且能封鎖海峽,屆時可能重現1453年的歐亞通路中斷危機。因此,我們離風險一直不遠,美中貿易戰帶來了電子產業供應鏈的遷移;而中東的混亂則影響了能源供應鏈,牽連的國家更多。除了要知道地緣政治風險的原因與影響外,更要做好短期應變與長期準備。

欲了解更多,請收聽『「供應鏈亟待重整,地緣風險持續中」2024下半年全球經濟瞭望 一 ft.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孫明德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