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方創生到跨國數位匯流:竹山小鎮成為亞洲永續韌性樞紐

隨著全球化和數位化的持續推進,科技成為地方創生及永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許多組織開始意識到,科技不僅是便利生活的工具,也能成為帶動社區繁榮與文化保存的手段。「小鎮文創」負責人何培鈞從民宿經營開始,結合在地文化與科技創新,並創立數位科技公司「小鎮智能」,運用區塊鏈與人工智慧技術,協助社區在全球化的脈絡中找到自我定位,並透過數據分析驅動永續發展的落實。

不是因為想開民宿,而是想要深入討論文化

20 年前,26歲的何培鈞向銀行貸款上千萬,買下海拔1000公尺山上無人居住的三合院開始經營民宿「天空的院子」,還說服自己的表哥辭掉外科醫生工作一年,表兄弟兩人就在山中開起了民宿。為什麼選擇以民宿為作為起點?何培鈞說,台灣的鄉鎮因為快速都市化而出現文化逐漸流失的現象,鄉村的建築、人文景觀往往得不到重視。由於民宿可以讓遊客在此地停留較長的時間,也有更充分的時間討論文化,期待藉此慢慢找回失去的東西。

何培鈞認為,文化並非靜態的傳承,而是隨著個人經歷與時代演進不斷變化。他的文化理念也從最初以民宿經營來復甦地方文化,到如今利用數位科技記錄和傳遞在地故事,隨著經歷的累積,如何表達與傳遞地方生命力的方式也在轉變。但他強調,無論技術如何演變,地方創生的核心始終是深植於在地的生活經驗。即便是數位文化,仍然要將地方的日常點滴融入其中,才能在傳承中創新、在地方中與世界接軌。

在地化與全球化在竹山匯流

從「天空的院子」起步,何培釣逐步擴大到地方場域運營、社區陪伴、人才培育等領域,創建了多元文化場所和活動,如將竹山廢棄的台西車站改造成鳥巢餐廳,幾年後甚至讓原先離開的公共交通重新運營;每月舉辦「光點小聚」,鼓勵當地人參與公共事務,這些努力不僅改善場域,凝聚社區居民的共識和歸屬感,同時也連結了許多關心竹山地區的外地夥伴。

經過多年在地的深耕,竹山地區也在這二十年間產生深刻轉變。何培均說,現今的竹山孩子們擁有了當年難以想像的學習機會和國際視野。小鎮文創不僅成為台灣地方創生交流平台,也成功在中國、馬來西亞、日本,甚至即將在韓國設立永續韌性據點。這些全球據點提供一個從 local 到 global 的學習與實踐環境,讓竹山的年輕人不再侷限於在地視角,有機會進行實地的國際對話,真正具備「在地思維,全球行動」能力。

而數位工具的引入,讓城鄉協作的機會更加觸手可及,「小鎮智能」的成立使得過去累積下來的豐富經驗能夠保存、快速使用,更讓不同國家的地方創生工作者快速傳承。

二十年的社造經驗如何延續?用AI協助社區發展永續框架

「小鎮智能」是一家運用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從實際生活需求出發的數位科技公司,結合社區營造與數位轉型,透過科技提升竹山的國際化連結,並支持在地人才發展,從而拓展地方經濟的可能性。

何培鈞回憶創立初衷,隨著竹山地區越來越多年輕人回到故鄉,他也開始思考著如何將過去 20 年的豐富經驗傳承和深化。他和團隊夥伴意識到,單靠傳統的方式難以達成長期而穩定的地方營造和社區永續發展。為了克服這一挑戰,他們決定利用數位科技,著手開發 AI 社區平台,以數據驅動來保存和延續社區的成長軌跡。這個平台通過區塊鏈儲存不可竄改的資料,並運用大型語言模型 (LLM) 分析社區活動的語意,提供長期的智慧反饋和策略建議。整個數位化系統不僅提高了社區的管理效率,還成為未來數十年甚至百年長期記錄的基石。

何培鈞也發現,運用 AI 技術協助各類計畫的管理和數據累積,能讓地方專案更有系統性地傳承和優化。透過AI自動化分析,社區活動和專案的細節被有效紀錄和歸檔,避免過去因負責人流動而導致的經驗斷層。如此一來,社區的努力不再僅依賴個人,而是形成了一套可持續的組織智慧。

同時,AI 平台還可以自動化歸納地方活動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關聯,並進行環境、社會與經濟(SROI)影響力的數據分析,提供即時且精確的指導。這樣的功能讓居民不必記憶繁瑣的指標或運算公式,只需根據系統提示填寫基本資訊,AI 便可迅速計算並生成完整的永續發展報告。何培鈞指出,AI 的介入讓社區能夠以企業標準來審視自我,並主動與企業對話。透過持續累積的數據,讓企業可清楚了解社區長期的發展成效。

此平台還能將社區的活動數據轉化為非同質化代幣 (NFT) 的形式,並且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接軌,使數據能進入自動化的環境、社會、經濟指標計算。這種數位賦能使社區能更有效地與企業的 ESG 目標溝通協作。透過AI的應用,竹山的實體經驗與數據資源得以系統化和延續,為地方創生提供了一種嶄新且具有前瞻性的模式,也成為其他社區進行數位轉型的範例。

欲了解更多,請收聽『ESG新賽局 從地方創生到跨國數位匯流,讓在地化與國際化相輔相成 一 ft. 小鎮文創負責人何培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