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共好的飯店ESG承諾,讓人與土地繼續幸福美好

今年4月初花蓮發生大地震,太魯閣晶英主動協助500多名受困人員,不僅提供住客服務,也成為災區受困民眾的庇護所;而且在災後被迫停業時,沒有裁員,而是安排員工至集團其他單位實習,同時照顧員工的就業權與工作尊嚴。在面對無可預期的天災時,晶英集團展現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多面向實踐。

晶華是台灣知名飯店品牌,在各地有多家風格獨特的飯店,每一間在經營上都持續朝向 ESG 永續方針前進,例如,台北晶華酒店是台灣首家加入全球永續旅遊認證組織「EarthCheck」的飯店,而台南晶英酒店則以孔廟為靈感,打造出融入書院氣息的質感環境。太魯閣晶英酒店在應對自然災害的過程中,更凸顯其堅實的永續基礎,透過建築結構與自備發電機設計,展現對環境挑戰的前瞻性準備。

「傳承」不僅是集團的價值主張,更是集團的 DNA

晶華國際酒店人資長、南部區域副總裁兼台南晶英酒店總經理李靖文強調,「傳承」是晶華最重要的價值主張,而永續的實踐不僅是企業對地球資源的責任,更是對下一代的承諾。永續不僅是理想,更是集團的 DNA,從內部經營到國際合作,皆融入系統化與策略性的永續計劃。「我們的目標不是單純追求自身的成功,而是與夥伴共創價值,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

當然,集團也積極學習更有系統地落實永續理念,例如取得國際認證與國際接軌,展示台灣在永續觀光上的潛力,包括台北晶華酒店是台灣首家五星級獲得 EarthCheck 銀牌認證的企業,而台南晶華酒店也取得荷蘭 GTS Green Travel Seal 的二星認證。透過這些努力的成果,參與全球永續對話。

文化不是堆砌,而是需要融入當代視野再創造

如何將文化融入商業空間並賦予其現代意義,是許多經營者在創新與永續間的關鍵挑戰。李靖文說,許多商業機構或設計者在表現歷史感時,常常採用許多歷史物件或裝修元素。空間擺滿了舊物甚或古董,看起來雖有歷史氛圍,但總讓人覺得與現實生活有所距離。

「歷史與文化不是簡單的堆砌舊物或古董,而需要經過再創造,讓它們在現代語境中重新煥發活力。」李靖文說,集團在思考融入歷史感與文化感時,從最初的裝修階段就有很明確的方向,設計思維更接近於「策展」的概念,不追逐時尚的潮流,且更著重於底蘊與內涵。

但在實際操作中,這種文化感與歷史感的再造並不容易。必須找到具代表性的歷史與文化元素,以現代的角度「再創造」,重新演繹在空間之中。李靖文以台南晶英酒店為例,由於台南是座有著深厚歷史的古城,因此在設計酒店時,設計者選擇孔廟作為靈感來源。

李靖文舉例,他們以「康熙時代的台大」重新想像孔廟,不將它視為傳統意義上的廟,而是一個學習的殿堂、學府。因而將飯店的設計主軸定調為「文風」與「文藝」,一如酒店入口處大門的設計靈感正是源自孔廟的窗櫺格。將文化符號轉化為現代視覺語言,這樣的設計既保留了歷史感,又融入了現代美學。正如台南四百年所代表的歷史意義,這樣的文化再創造使企業不僅成為地方文化的守護者,更以創新的方式提升了地方的國際化價值,同時也是企業對永續經營的深刻實踐。

共好價值:從在地影響到跨界合作

而今年花蓮在地震之後又遭逢風災,太魯閣晶英酒店除了提供住客服務,更在意員工的安排。即使在飯店無法營業期間,集團並不裁員,除了必要留守的員工之外,則視員工意願調派到其他分店並培訓機會。更積極與政府單位溝通,期望加速基礎設施的修復。「停業從來不是我們的選項」,李靖文說,晶英深知太魯閣晶英在地方所代表的意義,「不只是生意,更是企業的承諾。」

台南晶英也於 11 月底推出「山土地海—永續島嶼餐桌」企劃,不僅選用在地食材,更特別鎖定友善棲地的共生品牌,結合環保理念與食藝,呈現一個概念完整的共好願景。從管理到行銷,晶華集團始終以 SDGs 為框架,打造出超越經濟效益的共好價值。

挑戰中的機遇:服務業的轉型與未來

面對服務業人力不足的挑戰,身兼人資長的李靖文選擇以人才培育與價值創造為核心策略。從國中英文老師主動轉業到飯店的她認為,服務業不該再被視為低薪產業,而是提供跨領域學習與成就感的平台。集團鼓勵員工跨界發展,不限年齡進行持續學習,並提供多元職涯規劃,讓每位員工都能在職場發揮價值。

在台灣許多人討論 ESG 時,往往只著眼於出口時的碳邊境稅、或製造供應鏈如何因應品牌商的要求。然而從文化再創造到災後重建,晶英集團的行動,一步一步落實企業對於自身品牌、員工、所在社區以及環境的責任與承諾。或許,這才是思考台灣永續行動時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

欲了解更多,請收聽『規劃清晰的飯店ESG路徑,與在地共生共好 一 ft. 晶華國際酒店人資長、南部區域副總裁兼台南晶英酒店總經理李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