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專訪(上):20年後的AI新世界,哪些技術即將成真?

繼《人工智慧來了》與《AI新世界》之後,全球AI趨勢大師李開復在2021年8月推出第三本與人工智慧主題相關的書《AI 2041:預見10個未來新世界》。從2017年出版第一本書開始,橫跨五年,正好是全球人工智慧風起雲湧的時刻;再加上2018年開始的美中貿易戰、科技戰,以及2020年初席捲全球,至今仍看不到盡頭的新冠疫情。

如果再拉近一點看,不只是AI技術突飛猛進,還有新通訊標準、區塊鏈、自駕車、數位醫療、生物科技、AR/VR應用、半導體材料……以及如影隨形的資安問題、似乎隨時可以具體成形的量子計算。如果再加上產業供應鏈的變化、地緣政治的風險,無庸置疑,這五年的變化遠遠超越過去三十年的總和,而且震盪看似愈形激烈。

在這個未來變幻莫測的時間推出新書,李開復超乎大家想像,竟然與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得主、知名科幻小說作家聯手,以小說做為主要脈絡,再加入趨勢解讀,共同描繪出20年後的AI新世界。

按理說,經過五年的發展,AI相關產業的發展與商機應該愈來愈具體清晰,為什麼反而採取這樣的方式,用長達500頁篇幅來描述AI可能的面貌?真實與虛構之間如何拿捏?如何判斷哪一種技術可能對於人類生活產生20年以上的影響?

鴻海研究院與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特別安排一次專訪,由李維斌、溫怡玲兩位執行長與李開復連線對談,現身說法分享寫作的緣由,以及他所觀察、想像的AI新世界。以下為專訪內容摘要:

問:寫作之初,設定這本書的目標讀者是?

答:一開始設定的目標讀者是普羅大眾,只要對科技有一些興趣,可以至少把故事看懂,對於未來有些了解。因為我覺得前幾本書可讀性還不夠高,談技術的部分深了點,這本希望能用簡單的方法讓大家接觸。而且因為20年後不會只有AI,所以也把量子等其他技術放進去。

問:但內容還是有很多的技術應用,看起來並不像一般小說那麼輕鬆,坦白說就算是對於AI有基本認識的人,看起來還是滿燒腦?而且書中有十個彼此獨立的故事,故事主人翁分別生活在十個不同地區,會這樣設定的原因是?

答:「看很慢」跟「看不懂」是兩種不同概念,暢銷科幻小說都滿燒腦的;如果想擴張到對科幻有興趣,我想燒腦恐怕是需要的(笑)。

設定在十個不同國家,有不一樣的文化、種族跟生活習慣,一方面可以讓趣味性更強,同時也想表達,這些技術影響層面遍及全球,不會僅限於單一國家。

當然這樣的設定使得讀者除了要看技術之外,還需要看外國的地名、風俗,因此可能更加燒腦,可讀性會變得更挑戰一點。

問:閱讀這本書像是一場技術知識旅程,心中也不時出現疑問:這究竟是科幻小說或是預測未來的書?請問作者如何定位這樣的內容?

答:科幻小說有趣味性,未來學有預知性,但這本書又比這兩者更嚴謹,因為有了解技術的作者,我們在選擇題材時,盡力確保這二十年的預測,有80%機率能夠成真。

會說更嚴謹的原因是,科幻小說的假設,對技術是否成真不必負責任。而未來學大部分是從社會、經濟或歷史來加以預測,以科技做為基礎的並不多。當然目前有幾本,但我看來有不少內容不是太靠譜,似乎是拍腦袋就寫出來;或者為搏知名度創造一些字眼,但在理論上有些錯誤假設,似是而非不太容易判斷。或者是已經過時了,跟未來發展有明顯距離。

我很願意這本書是真正的「未來學」,但也提醒自己要避免這些問題,或者是年紀大了就不要寫書了(笑)。

問:從寫作者的觀點來看,由於這本書的使命,有很多技術的描述是不能放棄的,但太多技術又會影響內容的流暢度,以及戲劇張力的型塑。這當中如何取捨?

答:當然我本身希望把技術細節放進去,但是另外一位作者(編按:指陳楸帆)希望不要太複雜(笑)。所以後來我們的原則是把技術可以做到什麼,不能做到什麼寫出來,讓讀者知道 AI 的限制,以及會引發什麼問題。像是與個人相關的議題,例如什麼工作會被取代?或者製造的成本因為AI變低之後,許多現今經濟學的假設就會被推翻。

也就是說,我們想描述的不只是技術能做什麼,還有哪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社會假設會被顛覆被挑戰,以及怎麼解決?

大家過去習以為常的社會文化、經濟、公司操作、個人層面有很多,甚至我們不太容易發現。哪些過去的假設在未來不成立,或者有哪些以前不曾發生的事情會發生?這些都需要重新理解,才能夠因應或預做準備。

問:一個比較細節的問題,書中每個故事裡都有smartstream,但並沒有說明那究竟是什麼?

答:這是未來手機的替代品,我們刻意沒有把它具體的表達出來,因為有些問題還不能抓得很準確,例如以後手機是否還要存在?是讓它隱形出現嗎?目前有個爭論點,因為未來每一個螢幕都可以是手機,電視、鏡子、眼鏡等等都可以,但這表示手機就不需要了?還有日後個人隱私該怎麼保護?另一個問題是,那該怎麼輸入?會不會用語音來控制?但不想被別人聽到怎麼辦?用腦波控制,我確認20年之內用是不可能的,大家目前在談的有點過度宣傳的成分。

因為這個拿不準,我們就用smartstream這個字眼,最保守的看法就是未來手機,最前衛的是可以非常聰明的無縫控制系統,手上不用拿手機,就可以隨時接收跟放送所有訊息。

問:每本書的作者對於書會有自己心中的設定,包括讀者的讀法。你希望讀者怎麼讀這本書?

答: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因為我們書的安排是從最淺、確定性最高的技術開始寫,愈後面技術愈深、確定性愈低。盡量不要跳著讀,否則會有很多背景技術基礎沒有讀好,就像沒有學好乘法就沒辦法學除法一樣。

還有,可以花更長的時間來閱讀。從第一個故事讀起,也不要覺得故事很有趣,就不看後面的技術,十個故事,十個講解,雖然很厚,但可以當做十本書來看。

瞭解AI發展的隱憂與挑戰

身為全球知名AI趨勢專家,同時也投資多家AI獨角獸,李開復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最常被問到AI在產業層面的發展方向。對此,他的觀察與心得又是什麼?讀者可以進一步閱讀《李開復專訪(下):數據濫用、偏見隱憂浮現,法規能解決當前的AI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