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業 AI 化大調查發布:超過半數企業已使用生成式 AI,且企業 AI 化指數差異逐步加大 ➤➤ 點我看摘要報告內容
邀請填寫 2024 台灣 AI 生態系調查立刻填寫
走進真實場景,找到下世代永續的新遊戲規則
ESG新賽局, 人才培育, 策略觀點, 觀點

走進真實場景,找到下世代永續的新遊戲規則

無論是否注意到或採取因應行動,AI 技術的發展與 ESG 新規範的陸續出現,帶來了產業典範轉移,使得企業經營管理或人才定義,此刻就面臨全新的挑戰。如何從概念落實為執行方案?大學裡的教學如何培養下個世代面對新遊戲規則的挑戰,是台灣許多大學正積極投入的領域。

  • 楊育青
Google 發布台灣 AI 治理白皮書 美國商會邀集專家分享機會與挑戰
數位轉型, 趨勢

Google 發布台灣 AI 治理白皮書 美國商會邀集專家分享機會與挑戰

Google 台灣日前(7月31日)發布「台灣 AI 發展與治理:Google 的洞察與展望」白皮書,並對台灣在 AI 發展上提出投資 AI 基礎建設、打造鼓勵創新環境、發展 AI 人才培育體系,以及推動 AI 科技普及化三大建議。延續這個討論議題,8 月 1 日美國商會數位經濟委員會特別舉辦圓桌論壇,邀請人工智慧基金會 (AIF) 董事長詹婷怡、台灣人工智慧卓越中心 (Taiwan AIoE) 、中央大學資工系教授蔡宗翰與 Google 傑出科學家紀懷新,共同交流台灣 AI 發展的機會與挑戰。

  • 楊育青
蔡宗翰:算力不足有解,須掌握訓練垂直領域模型的焦點
LLM, 產業案例, 觀點

蔡宗翰:算力不足有解,須掌握訓練垂直領域模型的焦點

社群媒體巨頭 Meta 日前推出迄今為止最大的開源 AI 語言模型 Llama 3.1 405B ,該模型使用了 16,000 個 Nvidia H100 GPU 進行訓練。面對這波模型軍備戰爭,中央大學資工系教授、TAIDE 模型訓練組召集人蔡宗翰認為,台灣即使面臨算力不足的挑戰,仍可以針對台灣本地的需求,訓練垂直領域模型,而當中最重要卻也常被忽略的關鍵在於評估。

  • 楊育青
​​2024 台灣 AI 發展四大挑戰:人才、資料基礎建設、找對問題、組織文化
人工智慧, 趨勢

​​2024 台灣 AI 發展四大挑戰:人才、資料基礎建設、找對問題、組織文化

軟體與平台已經重新定義整個產業未來的型態,資通訊科技技術則成為新經濟模式的動力,因此,新時代的人才也與過去截然不同。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董事長詹婷怡日前參與美國商會午餐會,分享自 2018 年開始推動產業 AI 化的長期觀察,她指出 2024,台灣 AI 發展的挑戰包括實戰人才缺乏、資料基礎建設不足、找對問題不簡單,以及組織文化重塑四大議題。

  • 楊育青
不僅是立國之本,農業還能協助企業完成減碳的最後一哩路
ESG新賽局, 產業案例, 觀點

不僅是立國之本,農業還能協助企業完成減碳的最後一哩路

面對全球氣候異常,幾乎所有產業都會受到影響。而農業雖是立國之本,但在工業革命之後,其重要性往往被忽略。進入ESG時代,新創企業無限永續創辦人楊旭宸點出,當企業減碳進行到極限,仍可能會增生無可避免的碳,使企業始終無法達成淨零目標,這時與農業合作,讓自然碳匯輔助企業達成淨零碳排的最終目標,將是極佳解方。

  • 楊育青
台灣商用軟體轉型升級與出海,生成式 AI 有解?
產業案例, 觀點

台灣商用軟體轉型升級與出海,生成式 AI 有解?

生成式 AI 熱潮帶動台灣硬體產業新一波榮景,不過 AI 硬體做得再好,最終還是要回到應用場景,沒有場景、沒有商業模式,雖然目前台灣在這波 AI 熱中扮演「賣鏟子」的角色獲利甚豐,但是當硬體進入成熟期之後呢?台灣產業如何藉助 AI 找到新的應用與商業模式?包括 Google 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童子賢等人,在這段時間裡都提出類似的提醒。

  • 陳梓元
張嘉淵:不要讓 AI 變成想像力的限制,應該激發人類創新的動力
數位轉型, 趨勢

張嘉淵:不要讓 AI 變成想像力的限制,應該激發人類創新的動力

這一波生成式 AI 熱潮中,台灣雖以半導體優勢搏得全球巨大關注,但 AI 的發展不僅止於技術層面,更需要結合實際場景與商業模式。再好的AI技術,若沒有找到適合的應用場景,就無法產生真正的商業價值。廣達技術長張嘉淵舉例,台灣現在有點像克雷莫納(Cremona)的造琴廠,雖然很會製造小提琴,但從未誕生過世界第一的提琴家。

  • 楊育青

專題精選

知勢電子報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