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台灣與加拿大合作 取經AI生態系經驗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與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 (CTOT) 日前舉辦「台灣 AI 前進加拿大商務圓桌會談」,邀請多家有意了解加拿大市場的AI新創及企業代表與會。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溫怡玲指出,透過此次交流希望能擴大兩國人工智慧相關人才、技術與商務合作的機會。

加拿大政府近幾年積極投入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持續吸引世界各地人才、資金以及許多前瞻跨國企業前往設立據點,2018年圖靈獎得主之一的 Yoshua Bengio 教授也在此創立深度學習學術研究中心Mila 。Yoshua Bengio是深度學習的先驅,目前任教於蒙特利爾大學,而Mila也是全球頂尖的深度學習學術研究中心。

蓬勃的研究能量與產業連結

2017年,Mila透過與蒙特婁大學(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和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合作擴大研究領域,展開密切合作。這股龐大的能量吸引許多研究學者前來。目前,Mila匯集了多位教授、學生與研究人員,以及AI新創公司。蒙特利爾投資局亞太事務部項目總監李筠提到,蒙特婁也是許多AI研究單位與新創公司的據點,該城市對於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更是不遺餘力。

而加拿大政府在發展人工智慧方面也有佈局全球的思維與策略。其中之一便是透過人工智慧超級聚落 Scale AI,打造連結產業、學術研究與新創生態系的鐵三角,扶植AI基礎研究的同時,並透過新創生態維持商業化管道暢通,協助這些 AI 技術導入傳統產業的供應鏈,進而改善流程效率與提升經營與生產力。

李筠說,除了學術研究與新創能量匯集外,加拿大政府也提供優渥的環境以壯大產業AI的發展,例如海外企業到加拿大投資或設立公司,除了協助招聘,前期的員工薪資也由政府負擔一半,且薪資還可以抵稅。

台灣企業的三種AI成熟度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首席科學家蔡源鴻介紹台灣產業AI化現況時,分享了一個笑話:如果問「誰是企業的數位轉型推手?」那麼相較於CEO(執行長)、 CTO(科技長),答案一定是COVID-19(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除了讓企業更加需要AI技術以維護成本效益,部分公司也開始增加對 AI 技術的投資,期望能夠帶動新商業模式的出現。

而這幾年他在與台灣企業合作的經驗中,觀察到台灣企業在人工智慧的成熟度,大致可以分成三種樣貌。第一種是「正嘗試導入 AI且願意進行概念驗證」,這類型公司雖然有資料但散落各處或未形成有效資料,也缺乏運算資源與相關人才;第二種則是「局部開始佈署模型」,這類公司可能已有或正在開始建構共同的資料平台,並嘗試組建資料科學團隊或培養 AI 人才。第三類型的企業,不僅已有共同資料平台並建構運算、儲存與自動化維運系統。AI部門與企業各部成員能合作開發應用與場域,並藉由使用者回饋再次優化 AI 應用,形成新的企業文化。

他表示,台灣大部分中小企業仍屬於第一種類型,除了要處理資料問題,在人才培育與組織上也有許多考驗。他建議這些企業除了善加利用No-Code平台之外,更可以積極對外結盟或尋求與新創合作的機會。

AI發展已經逐步打破國界疆界,面對這股全球發展趨勢,更需要持續追蹤各國政策與產業發展趨勢及潛在的風險挑戰等。「台灣位在太平洋第一島鏈上,不僅可以向東看、也能向西看,還能向南看。」溫怡玲認為,台灣產業擁有許多的機會,更要抬頭看路。AIF也很期待能促成並擴大人工智慧相關人才、技術或商務交流合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