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好:
最近參與幾次教育部舉辦的審議會,會中多所大學提出與企業成立新型態產學合作學院企劃,毫無意外地,半導體與AI是各大學一致選擇,公認最具發展爆炸力且必須跨域合作的領域。
在台灣恐怕沒有人不曉得「護國神山」是台積電;年初車用晶片大缺貨時,「晶片換疫苗」很多人琅琅上口,但究竟台灣半導體實力有多強?強到國際知名媒體《金融時報》會直接點名評論:「由於台灣在晶片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美國承受不起把台灣輸給中國的後果。」
有人說過,美中科技與政治角力下,台灣扼全球半導體產業命脈恐怕是「懷璧其罪」,但台灣最資深的科技產業分析師、《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則認為,此刻正是轉捩點,台灣應藉此重新定位為「東方之盾」,成為其他國家不可或缺的戰略夥伴。
半導體是台灣過去三十年無數具有遠見與執行力的前輩們,為現今打下的基礎;而AI則是驅動半導體未來成長的重要動力。半導體是科技產業的「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AI則是新時代的電力,將啟動另一波產業革命的到來。想理解AI未來可能的發展,必須對半導體產業供應鏈有基本認識,這是本期電子報希望與你分享的重點。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