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好:
在過去的這週,好友圈中有多場活動:新創、AI、區塊鏈、智慧醫療,當然還有寵物展、食品展……等等。疫情之後,這樣的場合是好友(或網友)難得相聚的見面會,除了分享技術趨勢之外,Meta裁員13%、馬斯克買下推特後的各種內部措施、台積電美國建廠、高通膨、升息的議題也是討論焦點。
關心台灣產業AI化進程的人,在最近這兩年逐漸認知到,要成功導入技術促成企業轉型,絕不能只考慮技術問題。無論技術人員或主管都必須要看系統與制度背後的意義、設置時希望達成的目標,以及能夠創造的價值。
因為企業、產業以至於政治經濟環境的每個環節,都是有機體,無法事先預測或掌控其變動。只看技術,一方面可能見樹不見林,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則可能產生更嚴重的系統偏誤。
特別與各位分享本期電子報《他居然在百年前就預言到AI》這篇文章,其中說到哲學家海德格1935年在他的《哲學獻稿》提出「技術危機三大特徵」,人們亟欲透過「計算」來控制與規劃自己所在的實體世界,但因為「意義」無從計算,往往就不再被視為值得深入了解的問題。數據化之後的社會,真的會變成一個不重視意義的社會?值得我們想一想。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