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剛過,南部仍然災後復原重建仍然積極進行中。上週在大雨中回到台中演講,從高鐵往企業移動的路上,聽著司機大哥一一細數,中部哪家企業已經關廠、貨櫃車數量在過去三個月少了幾成、哪個政治人物買哪塊地大賺特賺……。
是啊,世界各國最關注的「川普關稅榜單」逐批放榜,台灣有不少企業仍然提心吊膽等著最終宣判,但也有些企業直接選擇放棄這一局;風災主要受災區不在台北,所以媒體披露的訊息有限;但透過社群媒體以及中南部親友的轉述,也明白此次災損的嚴重性。
7 月台灣不平靜。但也正因為不斷迎面而來的挑戰,我們更明白,必須在安全與韌性的基礎上,持續不斷前進,一步一步踏穩,才能夠突圍而出,找到安身立命之地。
本週電子報想要回應的是「落地」問題。今年上半年有許多企業經營者與高階主管詢問,為什麼 AI 導入跟過去的技術有這麼大的不同?同事們做一、二年怎麼就是沒有具體成果?更讓大家憂心的是,現在做到了這裡,那下一步呢?繼續做下去對於企業能夠有什麼幫助?
AI 導入不像過去買軟體系統,本質上是組織轉型,因此需要的不只技術,而是變革管理。所以,資訊部門雖然很重要,但經營層的方向、目標與支持系統,更是成敗的關鍵。
而在經營層確定方向、決策與資源之後,就必須從真實場域出發,才能展開 AI 落地的第一步。製造業的產線、金融業的決策輔助爭議點各有不同需求,如何找出痛點並加以滿足?本週與各位分享國內外的真實案例。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