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好:
實地,也就是進入真實的物理世界,是 AI 時代最寶貴的時刻。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整個 8 月行程表又是滿到「水都潑不進來」(可愛的同事這麼形容),不過其中有很多實地訪談、演講、討論和授課。每次注視不同人的臉、眼神和微笑,走進真實的空間感受微風、陽光和周圍的植物與空氣,都是彌足珍貴的經驗和養分。
例如氣象數據的應用。如果看過強颱來襲時,空中翻飛著好幾片不知誰家屋頂的瓦片,互相撞擊、碎裂落地;呼嘯風聲中,家裡雞舍長達百公尺的三層高雞籠應聲而倒的景象。才能夠真正體會到,氣象預測與數據對於看天吃飯的人們而言,到底有多麼重要。
如果沒有走到機場,看著來來往往的人潮:拎著公事包出差的商務人士、趁暑假閤家出遊的家族三代、還有不同國籍、膚色的各國遊客。很難真正知道,要在兼顧國境安全與民眾便利的前提下,讓自動通關系統成為無感且準確有效的存在,有多大的難度。
這幾年大家使用 AI,常常只尋求「快還要更快」,寫企劃案、做簡報、拍影片…..甚至學 AI,都唯恐不夠快就輸給別人了。但是,目前蓄勢待發的量子計算,聽說比現有技術快 10 萬倍,接下來會更快,還有些我們現在根本無法想像的科技。那麼,然後呢?
如果 AI 只讓生活變得匆忙、淺薄、缺乏真實世界的體驗,甚至切斷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美好,這真是我們所追求的未來嗎?
畢竟,很多事情至今仍然無法被網路或 AI 取代,像是吃飯、睡覺,還有關稅。
川普掀起的關稅大戰,前兩天被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違法,認為他以「經濟緊急狀態」為由繞過國會、直接設定稅率已超越總統職權。川普則維持強勢風格,反擊如果關稅被取消,「將徹底成為美國的災難。」
2025 年只剩下四個月,後續經濟將如何發展?主計總處在 8 月中大幅上修台灣今年 GDP 預估值至 4.45%,是否意味著接下來可以稍微安心?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孫明德主任認為,AI 撐起台美經濟,但兩國貿易摩擦仍是持久戰。未來該如何應對可能的變化?本週電子報與你分享。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