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AI Expo 重點精華整理:談談AI的根本
從2017年台灣產業開始關注並投入AI至今,可以發現資料、演算法和算力仍然是AI發展的根本。三天展會中,No-Code AI、系統整合、從Cloude到Edge,是多位講者不約而同提到的關鍵字;而什麼樣的資料才是有價值的?什麼的AI系統才是有效率且安全的?如何讓跨產業專家快速學會使用AI?一直是推動產業AI化的關注重點。本期電子報也特別整理「2022 AI EXPO」相關精采內容與你分享。
歡迎訂閱我們
從2017年台灣產業開始關注並投入AI至今,可以發現資料、演算法和算力仍然是AI發展的根本。三天展會中,No-Code AI、系統整合、從Cloude到Edge,是多位講者不約而同提到的關鍵字;而什麼樣的資料才是有價值的?什麼的AI系統才是有效率且安全的?如何讓跨產業專家快速學會使用AI?一直是推動產業AI化的關注重點。本期電子報也特別整理「2022 AI EXPO」相關精采內容與你分享。
籌備近半年的「2022 AI EXPO」終於要在本週連假後的週三(5/4)在華山園區與大家見面。對我個人與AIF來說,這次活動是產業AI化現在與未來接軌,成熟企業與新創、產業界與學術界共同描繪產業轉型的重要里程碑。
當然,ESG不只是淨零碳排,AI能做的也絕對不只目前所看到的這些解決方案。在接下來電子報中,我們將會與其他媒體及企業、NPO合作,以系列文章繼續分析不同產業ESG的各種機會,從技術、策略到趨勢,從垂直產業分析到跨產業應用,描繪未來的多種創新可能。
人工智慧的基礎是什麼?應該大部份的人可以同意,資料與電腦運算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人類有很多看起來混亂失去理性的行為,是否也有一些簡單的基本原則能夠預測?本週電子報就跟各位分享一些「基礎」的文章。
從2018年初成立第一天起,推動產業AI化就是AIF不曾改變的使命。儘管基金會創辦人陳昇瑋博士離開已經兩年,但我們不改初衷,期待透過不間斷的努力,完成他的未竟之志──「讓找不到人才不再成為產官學研各界發展人工智慧的障礙,建立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的文化,打破被技術殖民的慣性,促成產業轉型,建立社會信心。」
從2020年開始,無論身處哪一種產業,與疫情、未知的變動共存,相信都是我們正在學習的功課;這樣的功課往往讓人不安、驚慌,但也就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情況下,看見了新的可能性,並培養出更強大的韌性。
供應鏈和生態系究竟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AI時代必須改用生態系的觀點來分析產業發展?這樣的改變又會造成哪些影響?期待透過本週電子報的文章,開啟我們對於未來的新想像和對話。
2018年初AIF正式成立,大約也正是台灣產業開始熱烈討論AI的同時,「AI會不會取代人的工作、統治人類?」「導入AI可以讓公司多賺錢嗎?」至今一直都是熱門問題。雖然在過去的這四年,AI的技術發展與應用早有長足進步,但對於AI的錯估與誤解,仍然相當普遍。
為了讓同事們建立跨領域學習與分享的習慣,AIF內部的讀書會一直被列入重要工作項目之一。這個月讀的是《領導者的數位轉型》,直接看英文書名或許更清晰:”Competing in the Age of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