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將 AI 當工具,還有哪些可能性?
藉由 AI 應用導入,台灣產業可以創造更多難以取代的價值,這是基金會多年來的信念與未曾改變的使命。因此本週電子報要討論許多企業 AI 轉型的痛點:技術債。如何一邊追趕快速變化的技術(與政策),還能一邊還清技術債,甚至成為創新的基礎,與你分享。
歡迎訂閱我們
藉由 AI 應用導入,台灣產業可以創造更多難以取代的價值,這是基金會多年來的信念與未曾改變的使命。因此本週電子報要討論許多企業 AI 轉型的痛點:技術債。如何一邊追趕快速變化的技術(與政策),還能一邊還清技術債,甚至成為創新的基礎,與你分享。
看過兩位大師的看法之後,回歸真實面。我們藉由大調查想知道的是,台灣產業 AI 化的質與量,是否跟過去幾年有所不同?特別在新內閣卯足全力培育 AI 人才、補助企業投入AI將近一年之後,有哪些改變?後續還能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成果?
詐騙自古皆有,沒有任何完全的制度能夠防堵,更根本的解決方法是每個人都必須耳聰目明、有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這些能力,必須從小藉由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共同培養。只是,如今台灣的教育制度似乎也失去了社會的信任,從小學到高等教育都正在面對極大的信任危機。有機會改變嗎?當然!今天的電子報也要繼續分享 AI 時代教育的省思與建議。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董事長温慧玟是我尊敬的藝文界前輩,一直以來關注且全心投入藝術與身體教育。在 2021 年她接手屏東新埤大成國小校務營運,短短三年間,改變的不只是學校課程與師生關係,甚至整個村子都改變了。她跟團隊看見什麼問題、做了哪些事情?如何藉此重新定義 AI 時代的學校教育,並找出真正的價值?在本週電子報特別與各位分享。
在飛行車軟硬體整合系統中,AI 是不可或缺的重中之重。因此,飛行車跳脫傳統車輛或飛機的設計概念,整合軟硬體,開啟 AI 的新應用場域,肯定是台灣打造科技產業新生態系的關鍵和絕佳機會。
在拉馬甘市的智慧城市規劃中,家庭教育和藝術教育是 AI 推動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位議員說,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科技和藝術共融,「這才是真正的 AI 素養。」
本週電子報跟各位共同思考的也是這兩個重點,由 AIF 首席資料科學家蔡源鴻博士執筆的 DeepSeek 技術效應分析,這原本是我們內部每週學習的內容,特別和大家分享,究竟DeepSeek 是否真的展現出 AI「頓悟」的能力?
在美國洛杉磯野火終於熄滅之後,本週電子報也特別分享 AI 在類似天災人禍中保護生命財產安全的一些應用。這是我們新的嘗試,希望和你共同思考。
AI 還牽涉到許多技術以及商業競爭之外的問題,例如同樣在農曆年假期間結束的世界經濟論壇中,與 AI 治理相關的報告就有超過十本以上,並且陸續增加中。所以,不妨思考看看,如果 AI 治理是世界各國都關注的議題,那麼,我們的國家 AI 產業發展策略與治理藍圖究竟是什麼?只靠「賣鏟子」如何在 AI 生態系中創造出新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