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不只是技術,還有人性的考驗
知勢電子報 | 2024.09.29
轉型,如何善用創新科技找到企業價值

各位朋友們好:

這學期重返學校參與「AI 和人文社科研究專題」課程,因此有機會開始思考一些平常慣用的詞彙,我們真的了解真正的意義和其中的因果關係嗎?

例如,台灣發展 AI 最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是什麼?智慧醫療、智慧製造!這兩個答案幾乎大家都知道,而且還能細數競爭優勢的來源與影響,然後快速引導出充滿光明與希望的答案。

不過,「競爭優勢」的競爭勢必有對手,那我們的對手究竟是誰?其他國家?自己跟自己比?或者是其他沒有想像過的對手,例如全球科技巨擘們?

不同的對手,背後存在著不同的競爭脈絡,因此資源分配的重點勢必不同;輸贏的定義也不盡相同,因此評估成果的指標也必須調整。就像籃球、羽毛球和棒球的規則不同,教練的對戰策略、日常訓練重點、隊員的能力與條件當然不一樣。

所以,台灣 AI 轉型的對手,到底是誰?輸贏又該如何評估?而且國外已經有商管學者研究發現,生成式 AI 並不能創造新的永續優勢,只是放大企業既有的優勢。原因是什麼?這樣的研究結果對我們又有哪些啟發?本週電子報與各位分享。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本期目錄

創新力:只靠 AI 技術無法創造永續新優勢
創新 觀點

創新力:只靠 AI 技術無法創造永續新優勢

創新,是大多數人都十分熟悉的字眼,更是很多企業進入AI時代積極追求的目標:惟有創新,才能突破既有的框架與限制,才能夠創造新的價值,並持續發展出企業的成長動力。但導入AI就算是創新?創新就能創造企業新的優勢?

閱讀更多
轉型突圍 36 之 「瞞天過海」的內斂智慧
數位轉型 觀點

轉型突圍 36 之 「瞞天過海」的內斂智慧

「瞞天過海」屬於36計中的「勝戰計」,強調利用環境、時機與敵人的疏忽,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推行行 動,迅速取得勝利。在戰爭中,這種策略常用於將敵人誘導至錯誤方向,使其失去警惕,從而達成戰術目標。在現代商業中,這樣的計策同樣適用,特別是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企業需要在保護核心機密的同時, 確保行動的成功不被對手發現或阻止。

閱讀更多
製造業結合 BIM,成為台灣推動 ESG 的切入點
BIM 觀點

製造業結合 BIM,成為台灣推動 ESG 的切入點

儘管近年來 ESG 議題受到關注,但許多企業,特別是過去幾年受到疫情衝擊的產業,仍著重於業務發展和復甦。企業主雖重視 ESG,卻缺乏相關資訊與方法,不知如何將其融入業務和日常營運,以及如何鑑別 ESG 風險並與公司未來發展方向結合。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