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單, 專欄 資料煉金術與機器學習 急速成長的自駕車技術 要衡量自駕車科技的進展,一項重要指標就是所謂的接手率(disengagement rate),也就是駕駛員必須關閉自駕系統、接手開車的平均頻率。在報告涵蓋的期間(2019年12月到2020年11月,包括部分時間由於疫情封城而必須暫停自駕測試),谷歌旗下子公司Waymo的自駕車,在加州公路行駛了超過九十六萬公里,而平均而言,駕駛員每超過四萬八千公里才必須接手駕駛一次。
精選書單, 觀點 想打造最強模型,訓練資料集的選擇差很大 說到「集成式學習」,你可能知道這是使用二種或更多的機器學習演算法,組合出預測能力更好的模型。我們可以在不同的競賽上,看到利用「集成式學習」建立的模型都有十分出色的表現,這也讓它成為近期十分熱門的技術之一。不過,該技術雖然十分熱門,但實際上能善用的人並不多,甚至有些人對於訓練資料的使用部分有些誤解,例如,當我們想要集合幾個基學習器打造超學習器(Meta-learning)的時候,兩者所需要的資料集常常讓許多人會產生混淆。
觀點, 精選書單 從玻璃到網路,化學的發展是如何推動歷史? 「為什麼玻璃是透明的?」、「稀土為什麼是熱門投資標的,又是國際貿易制裁的利器?」、「石化和鋼鐵工業汙染程度高,為什麼還是不能沒有它們?」這些貫穿人類生活的材料與物質,就像是一部透過化學改變世界的微物史。
精選書單, 觀點 為什麼我們願意花時間排隊?找出人類行為背後的原因 為什麼明明已經很多人排隊的店,往往會有更多人願意花時間也跟著排?看起來創新的技術,為什麼一開始敢採用的人不多?還有,導入AI時很多企業會問:那其他公司都做哪些AI專案?這些看起來不同的情況,其實背後可能有共通的原因。
觀點, 精選書單 你的商業模式過時了嗎?掌握持續創新價值的高效方法 我們都知道,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企業帶來了存亡的威脅,另一方面也幫助領導者得以用新的思維來看待他們的商業模式。受到疫情影響的企業主或經理人也許都曾思考過一個問題:「我現在能做什麼?」可能的選項包括:1、關門大吉;2、降低成本僅供維持最低限度的運作,以延長營業時間;3、等待轉機;4、改變公司短期與長期的商業模式。
觀點, 精選書單 NPO也需要創新嗎?如何跳脫傳統運作限制擴大影響力 許多商業或是科技公司多半認同「不創新,就滅亡」,但在社會公益領域也是如此嗎?許多懷抱著改善貧窮、環境保育等崇高使命的組織,往往為了籌募資金、改善短期問題而疲於奔命,又怎麼有辦法能探討創新、精實效率的方法以發揮影響力?
觀點, 精選書單 面對指數型成長威脅,AI時代給組織領導者的競爭策略 即使我們已經知道新型組織型態的崛起無可避免,但依然容易忽視新進競爭者所帶來的威脅。不同產業中已有許多數位型公司(digital firms)衝撞傳統型公司的案例正在發生,例如螞蟻科技集團衝撞傳統銀行業、YouTube及網飛(Netflix)衝撞傳統娛樂業、Airbnb衝撞傳統旅館業,在這些衝撞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一個指數型系統發展至飽和狀態時(也就是即將觸動快速發展的臨界點)將會發生什麼事情。
觀點, 精選書單 比黑天鵝還危險:企業中不可忽視的「灰犀牛」 你可能聽過「黑天鵝」,但你知道什麼是「灰犀牛」嗎?黑天鵝指的是超乎我們預期與經驗的意外事件;灰犀牛則是指那些極有可能發生、衝擊力極大的威脅。如果說2020 年1月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預料之外的「黑天鵝」事件;那麼,直至2022年還依然存在的疫情隱憂,已經是企業在進行決策時,不得不考量的「灰犀牛」風險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