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 主權AI, 策略觀點, 觀點 算力真的等於 AI 國力? 無論推動AI產業化與產業AI化,算力絕對不可或缺,但僅有算力並不足以建立產業與國家可以應用的AI系統。從全球各重要學術及產業分析機構所發佈的各國AI實力評比,可以清楚看出AI要從技術、應用逐步發展到影響經濟成長,當中有許多關鍵因素,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主權AI, AI治理, 觀點 AI 浪潮的下一步,信任與治理才是產業韌性關鍵 隨著生成式 AI 技術的爆發性成長,全球正經歷一場快速又猛烈的技術與治理變革。這股浪潮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新契機,同時也對數位基礎設施、資安防禦與社會治理體系提出嚴峻挑戰。
ESG新賽局, 產業案例, 觀點 從捷安特看台灣產業供應鏈變革:借鏡 IKEA 的治理策略 捷安特遭美國海關以「涉嫌強迫勞動」為由暫扣產品的事件,讓供應鏈治理議題再度浮上檯面。這不僅是個別企業的合規危機,更是對台灣產業的重大提醒。在全球供應鏈要求愈趨嚴格、ESG 規範逐步制度化的當下,企業若仍停留於形式上的稽核與回應,終將難以立足於國際市場。相較之下,來自歐洲的IKEA 早於二十年前便全面實踐「IWAY」制度,將勞動權益與環境責任納入企業治理核心,展現出從品牌到供應鏈皆以「人」為本的經營哲學,值得其他企業參考。
AI治理, 策略觀點, 觀點 以信任為基礎,開啟台灣 AI 治理的新行動路徑 與其不斷糾結於現有的工具或資格認證,更應該回到根本問題:企業或國家究竟要解決什麼問題、要創造什麼價值、願景(Vision)是什麼。若國家與產業未能釐清自身定位與優先順序,規劃就容易分散,最終流於「為了用而用」。因此,持續開放對話、凝聚共識,法規、制度與創新才能互補,才能建立可信任 AI 的穩固基礎。
AI治理, 策略觀點, 觀點 從技術規範到溝通對話,台灣治理藍圖框架正浮現 數位信任與 AI 治理雖相關,但關注範疇有本質差異。「數位信任」著重於如資料保護、系統可用性、網路協議與資安標準等技術治理層面範疇;而 AI 治理所需面對的,則是更複雜的社會與技術議題(socio-technical aspects)。
智慧醫療, 觀點 從智慧國家公民觀點探討數位健康治理──醫療與健康的創新生態系與雙向增益(4) 隨著大健康與數位健康的發展,健康資料已不再僅限於醫療機構的電子病歷(EHR)或健康資訊系統(HIS)。來自穿戴式裝置、行動應用、居家照護設備、生活型態平台等多元來源的個人健康資料,正逐漸成為完整健康圖像的重要拼圖。
智慧醫療, 觀點 從智慧國家公民觀點探討數位健康治理──醫療與健康的創新生態系與雙向增益(3) 在商業模式上,數位健康的落地不應侷限於單一應用,而需多軌並行,並輔以保險金融創新支持:B2C 的健康管理服務能吸引用戶直接參與,B2B 的數據分析與 API 服務能提升醫療與保險效率,而平台型生態則能跨域整合醫療、健身、保險與製藥等產業,形成共創價值的合作框架。
智慧醫療, 觀點 從智慧國家公民觀點探討數位健康治理──醫療與健康的創新生態系與雙向增益(2) 隨著人口老化、慢性病比例增加、醫療資源不均與健保財務壓力等問題日益顯著,單靠健保早已無法全面涵蓋前述的需求。這意味著,未來台灣的健康政策必須跳脫「健保即健康」的思維,進一步探索如何透過 數位科技 與 政策配套,打造一個更全面且永續的數位健康(Digital Health)生態系。
智慧醫療, 觀點 從智慧國家公民觀點探討數位健康治理──醫療與健康的創新生態系與雙向增益(1) 近年來,遠距醫療結合智慧醫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臨床與醫療產業的格局,醫療體系的數位轉型正在重塑醫療模式與價值。也就是說,大健康是更廣泛的數位健康體系,它不僅提供經濟上的保障,更能透過各種功能,幫助民眾更積極地管理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