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蘇文鈺自 2013 年起推動「Program the World」計畫,帶著學生到偏鄉地區教導孩子寫程式,期望賦予偏鄉孩童具有資訊科技的技能及能力,藉以提供偏鄉與弱勢學童更多受教的資源與機會。2016 年,「Program the World」正式登記為「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PTWA),啟動開源教材教案開發與社群計畫,蘇文鈺希望不僅幫助偏鄉地區,也能讓全台灣的學生都共享其教學資源。
「所有技術革新,都會讓城鄉差距越來越大,」蘇文鈺說,技術的快速進展,會讓差距越來越大,任何方式都無法弭平這些落差。雖然十年下來,協會上山下海去過許多偏遠的地區,但接觸到的學校仍然有限,「因此,我們只能盡力去做。」
成為孩子們的許願池 讓他們做喜歡的事
「誰會把頂尖大學裡進行的系統跟研究做給小孩用,然後又賺不到什麼錢?」蘇文鈺說,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這些事情沒有人會做;或是只注重績效最大化,而無法針對不同學生的需求、客製化提供不同的教育資源。然而,教育的主體應該是學生,也必須是學生,於是蘇文鈺決定撩下去自己做。
一開始,他所推動的「Program the World」計畫,是以到偏鄉地區教導孩子寫程式為主,但後來除了程式設計外,協會也陸續開發出許多不同的課程,包括各類軟體的使用、多媒體的創作......。
蘇文鈺認為,只教程式並無法提升偏鄉學生對於科技教育的興趣,事實上,十個小孩只有一個會喜歡寫程式,因此,實作雖然可以增加學習的效率,但對小朋友來說,更重要的是要喜歡做這件事,才有動力持續學習。
所以,只要小朋友提出需求,蘇文鈺與團隊成員就會想辦法變出來,課程也就愈發展愈多。例如今年有人提到想玩機器人,蘇文鈺就花了一些時間從機器手臂開始,利用自己的資源人脈,尋找可以幫忙製作機械手的工廠,同時,還要開發程式介面。
「給他自由的空氣,讓他跟強者一起呼吸。」蘇文鈺認為,大人需要提供的是一個相對沒有束縛的學習世界,與其硬塞給學生不想要的東西,不如讓他們自己提出所需的幫助。盡量針對學生想做的事情提供資源,讓學生可以專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做沒有人做過的事,關注資源更有限的學生
隨著基礎程式教育逐漸受到關注,也有越來越多人投入相關教學後,PTWA 將關注的觸角延伸至教育資源更為弱勢的特教生上,並開始了位於彰化與台南的PTWA特教樂塾與特教小學堂。這個計畫是以科技課程為基底,提升特殊需求孩子的認知能力。蘇文鈺說,這些學生多半來自弱勢家庭,在科技教育資源上比平常學生更少,可以說是弱勢中的弱勢。
例如協會裡有一個自閉症學生,雖然在現實世界中難與其他人溝通,但透過通訊軟體這個媒介時,特殊生就不再是特殊生了。他解釋,由於通訊軟體對話的模式,並不需要立即回答,即使學生回覆較晚,也符合一般人在通訊軟體上的溝通模式,不覺得他是特殊生。而對學生來說,也可以更自在的回答問題。
他補充,不同障礙的學生,教育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協會幾乎是客製化的針對學生的需求設計。例如發現學生的肌肉因為動作受限而逐漸僵硬,便加入韻律課讓學生可以藉此放鬆肌肉。
但是,投入弱勢者的資訊科技教育工作,處處都是困難,連尋找願意贊助的企業都會碰壁。蘇文鈺說,因為對企業而言,除了需要龐大資源外,更無法保證投入的資源可以看到明確的量化指標,很可能幾年後,學生的狀況還是沒有改變。這種情況是教育工作者能夠理解且經常面對的,但並不符合大多數企業對於公益捐贈的要求。
不過對 PTWA 而言,即使困難也要持續下去,「因為孩子有需要!」蘇文鈺說,當你看到孩子有進步時,就會覺得一切都值得。雖然孩子進步很慢,要幫助的時間又很久,「但如果我們不做,他就什麼都沒了,甚至回到原來的狀況。」正因為這項工作困難重重,蘇文鈺更難以放下,所以就這樣繼續做下去了。
持續投入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教育
這幾年來,PTWA 開發出一個以打遊戲破關方式,讓學生學習 AI 技術與程式的 PAIA 平台,未來將會與各縣市政府合作,讓學校可以透過訂閱的方式,使用這個平台,也會再陸續開發不同工具,讓 AI使用更容易上手。
蘇文鈺笑說,未來的程式人才可能不用太喜歡唸書,但要喜歡動手實作,甚至數學可能不用太好,但是除了程式能力外,更需要多培養推論與邏輯能力,因為許多 AI 的模型訓練,都需要透過人類的思考,才有辦法驅動 AI 幫忙做事;又或者是英文或中文等語言好的話,都可以加速學習的速度。
蘇文鈺認為,未來 AI 科技一定會帶來更大的教育不平等,都會區或資源較豐富的學校和家庭環境,老師和父母都可能更早提供相關的資源和教學引導。他也擔心自己年紀漸長,無法再投入足夠的心力,因此,除了原本關注的偏鄉以及弱勢學生,他也開始規劃不同的發展方向。PTWA 之後將會與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針對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教育緊密合作,瞄向較為高階的科技教育,並且擴大與各大專院校資工系與電機系的合作,期待後續串聯全台的資源,透過不同的營運模式,為協會儲備更多發展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