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肆虐全球長達三年,不僅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進一步推動許多數位科技的發展。對於風險管控十分嚴格的金融產業,在「零接觸」的生活型態下,現金交易頻率下降,電子支付、網路銀行、數位帳戶等數位金融服務需求則相對提升,銀行端對於數位身分驗證的需求也逐步提高。
「我們的願景是針對全球數位服務,提供長期的、穩定的身分認證方案。」TOPPAN IDGATE資訊市場行銷部行銷公關經理李家悅說,數位服務並不只有金融產業,還包括電信產業、遊戲產業、區塊鏈等,而金融業因為牽涉個人資產,是對資訊安全管控要求最為嚴格的產業。作為台灣本土的軟體開發公司,除了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產品設計更強調安全、簡單、有效、易用等四大理念,不僅要滿足使用者體驗,更要達到數位身分驗證安全性,李家悅指出,要滿足以上需求,除了要對當地金融法規有一定了解,還需要不斷精進自身的技術能力。
TOPPAN IDGATE 凸版蓋特資訊成立於2013年,原名為蓋特資訊,由總經理向可喜所創立,初成立之際,台灣的數位服務大多仍使用簡訊OTP(SMS One Time Password)驗證,也就是當客戶進行線上轉帳或匯款等重要交易時,銀行會發送OTP簡訊給客戶,並提供一組一次性密碼供客戶在網頁上輸入進行驗證,以確認客戶身分,避免被盜用。但是,從主機到簡訊的這一段的資訊,並不見得能被有效保護,甚至容易被駭客竊取,數位帳戶盜領新聞頻傳。
因此,當時的蓋特資訊便提出透過網路進行推播互動式認證,當使用者綁定手機裝置後,每次交易時,銀行便會推播訊息至手機,確認是否進行交易。透過裝置綁定,等於是為使用者多增加了一層防範。現今聽起來極為平常的方式,在當時就申請到美國發明專利,甚至被國外競爭對手視為可能壟斷市場的技術,一狀告上法院。李家悅說,因為這場官司,公司幾乎沒有收入,經歷了相當艱辛的時期。所幸,後來公司官司勝訴平反,也順利獲得客戶信任及採用。但也因為如此,團隊才決定將業務往海外市場拓展。2020年,蓋特接受日本Toppan集團以旗下的Toppan Leefung投資收購,主要補足集團在金融、支付、紅利點數、區塊鏈等與資產相關的數位金融身分認證技術缺口。
加入人臉辨識,強化身分驗證保護
隨著生物辨識在近幾年逐漸成為身分驗證的重要方式,李家悅提到,指紋辨識與人臉辨識是最常見也最常使用的生物辨識技術。但是,並非每支手機都可以支援指紋辨識,而鏡頭卻是每支手機都會具備,甚至為越來越好的裝置。於是,IDGATE在2019年開始發展AI技術,著手開發自家演算法,將人臉辨識加入身分驗證eKYC服務中。
李家悅說,一般的人臉辨識主要是讓使用者透過上下左右擺頭的方式,分辨是否為真的人;但蓋特所使用的是「靜默活體偵測」,也就是使用者只要正面自拍即可透過以AI模型進行圖像處理與特徵值比對,可分辨真假人臉數據。而且裝置的相容性十分廣泛,包括各種規格的裝置與各類環境中所拍下的人臉都能辨識。
即使是十年前的照片,也能比對出是不是同一個人
除此之外,也能針對證件上的照片比對使用者人像,透過色彩校正以確保照片來源品質,並利用靜默活體偵測與AI模型進行特徵值比對,確保使用者與身分證上的人像為同一人,即使是十年前的照片,也能透過特徵值的擷取進行比對,並為擷取資料進行加密,增加eKYC流程的安全性。並能運用臉部識別及相似度檢查,同時進行身分證真偽辨識,減少人工審核的時間成本。可應用的場景,包括銀行帳戶開設與貸款申辦等,使註冊客戶可使用真實證件搭配行動裝置進行便利驗證,並確保開戶流程符合數位金融服務的安全性與合規性。
凸版蓋特資訊也與台灣智慧雲端服務公司(台智雲,TWS)合作,以TWCC台灣AI雲的高算力、在地化專業技術支援下,取得美國NIST(美國國家標準技術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 Technology)FRVT人臉辨識1:1評測中,獲得全球第12名,至今仍全台第一的殊榮,並將其技術深耕台灣、香港及東南亞市場,2022年其自行研發的「人臉辨識」及「行動認證」技術,已悄悄搶佔國內銀行超過七成的授權使用。
了解各地法規,開拓數位服務新版圖
李家悅表示,公司未來三至五年的佈局將以東南亞為主,「越是開發中的國家,在Fintech的接受度越高。」以印尼來說,大部分的民眾仍習慣使用線下支付工具,如儲值卡,約有77%的人口尚未擁有銀行帳戶,顯示仍有極大的機會可以開發。但也因為每個地方的民情、金融法規要求都不同,需要與當地的合作夥伴配合,才能開發設計出符合法規的流程。而凸版蓋特資訊最大的優勢是在多年的客戶服務經驗中,逐步累積對於不同地方的法規要求,例如在香港、新加坡兩地,都有協助客戶在流程的設計上合乎法規的經驗。
此外,他們也在2022年獲得台灣第一個國家級的Fintech競賽-台北金融科技獎的「國際市場潛力獎」優勝,日前更宣布將在2023年推出SaaS雲端服務,以拓展金融以外的數位服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