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推動泰國農民創新方案中,學習跨越理想與現實的障礙

泰國稻農農業面臨債務負擔沉重、結構性挑戰複雜等問題,成功大學「未來智慧工場」與 「FabCafe Taipei」 與「 FabCafe Bangkok 」合作,帶領學生深入泰國農業現場,提出募資平台、桌遊設計、有機農業等創新方式,希望解決農民資金不足等現實中面對的問題。

但專案正式開始推進之後,原先設計與現實需求之間的落差逐漸顯現。例如原本想利用桌遊設計,讓農民更了解債務問題及其影響的學生小組,在實際邀請農民試玩桌遊,才發現疏漏了「銀行」這個重要的利害關係角色在其中的運作。

而這樣的落差,往往才是產業創新真正的問題所在。

文化差異與設計挑戰:從桌遊設計到現實困境的轉譯

由外文系的張家維、林愛桐及能源工程系的陳愛華所組成的Nee Sin Sin小組,最初希望透過設計桌遊,從泰國農民負債的問題意識出發,設計能幫助泰國農民理解並應對債務困境的桌遊,進而探索解決方案。團隊以泰文「Nee Sin Sin」為名,寓意翻轉債務與命運,並融合泰國文化進行設計。

「我們查到當地農民的負債問題,因不太會安排財務與投資買機器,導致債務的循環。會想有沒有可能用『桌遊』讓農民簡單了解循環的成因,以及該如何脫離貧窮循環。」張家維說,最初的設計靈感來自大富翁遊戲,並結合了Stone Age、Cashflow和俄羅斯轉盤的元素,模擬農民如何面對種子購買、農具投資、保險安排及與銀行的交涉。他們的目標是讓農民理解債務循環的成因並學習脫離困境。

由於桌遊的主要受眾還是農民,因此邀請當地農民試玩遊戲,卻也讓團隊發現忽略了「銀行」這個利害關係角色,在債務循環中所產生的關鍵作用。這個發現讓團隊意識到,要真正轉譯問題並設計符合當地需求的遊戲,並非一蹴可及。

張家維提到,他並不喜歡只在網路上找資料做研究,反而在泰國以英文訪談農夫、Rice Hub成員等為稻米議題努力的相關人士時,親臨現場與人互動,令他感到倍受啟發。這剛好和喜歡做研究的同組成員陳愛華形成互補。陳愛華認為,這次訓練很實用,幫助他們研究把學到的理論放進現實情境,「我覺得很開心,也從來沒有想過,可以透過遊戲設計來幫助農民。」

Nee Sin Sin設計桌遊讓農民體驗債務困境與解套。圖片提供/成大未來智慧工場

推動有機農業的真實困境:轉型成本過高且農民無收入

原本即為生物科技背景且為印尼籍的陳嘉倖、林美娜和張巧昀開始的研究對象是印尼。陳嘉倖說,印尼目前大多仍運用古老的方法種植水稻,因此,一開始團隊想聚焦研究傳統水稻種植如何與現代科技結合,轉換為有機農作。但在抵達泰國進行訪談後,不得不完全轉換題目。

為何協助把傳統農作轉換成有機農作物的計畫無法推動?現實的困境是最主要的原因。陳嘉倖解釋:「當地跟我們想像的實在差距太多。第一是轉移的花費太高,第二是轉做有機可能會長達三年無法有收入。」

因此,三人在緊迫的時間下,分工調查,迅速調整策略,轉而專注於研究Rice Bank中的水稻種類,尋找高營養價值、適合健身需求的稻米品種。「我們先從Rice Bank研究水稻種類的營養分布。有些特定種類的營養值其實符合健身需求。」陳嘉倖說,團隊取名「Turn Rice」,並以「健康」為主軸,試圖解決年輕人逐漸遠離米飯的飲食習慣問題。

成大未來智慧工場執行長蔡妤珮補充,這個團隊轉變方向,改為回答「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不吃米飯」,找出年輕世代對於健身與健康的需求。再透過研發包裝與推廣設計,讓更多有健身需求的年輕人認識優質稻米的益處,進而帶動稻米銷售,同樣也是解決農民收入不足的方式,但又能避開直接轉為有機農業的障礙。

陳嘉倖表示,她曾在中研院實習參與糙米相關計畫,對米有了更深入且不同的觀感,加上這個跨國專題實作,「讓我學到如何從不同角度來看待事情,以及我們每個想法如果沒有實際應用,那會是無用的想法,實際去做很重要。」此外,在很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可以做什麼,以及如何處理轉化期望,都是非常珍貴的經驗。

Turn Rice為健身世代優選營養稻米品種。圖片提供/成大未來智慧工場

閱讀更多「向未來提案計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