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國際重要產業供應鏈上,台灣在各方面發展均已成熟,然而,面對ESG即將帶來的產業轉型變革,企業若要更換硬體設備,將是很大的成本、資產的支出;透過新創團隊所提供的AI軟體服務協助企業優化製程,不只增進產能,更能協助企業落實ESG。
AI for ESG!新創如何協助企業進階到下一個成長曲線?
2020年成立的台灣新創詠鋐智能,是矽谷知名雜誌《The Silicon Review》 2022年8月份封面故事主角,這兩年協助石化、鋼鐵、半導體、紡織、汽車、能源......等製造業者,透過AI降低企業生產耗能,帶來具體效益,包括台塑等多家企業也已經導入詠鋐智能自行研發的AI應用平台。
詠鋐智能執行長謝宗震表示,ESG是無可迴避的大勢,做為全球產業重要的供應鏈環節,台灣有許多企業是全球品牌的供應商,必須同時面對大品牌以及其他國家對於供應鏈廠商的要求。但由於法規剛起步,目前無論企業或是政府單位都沒有確切的概念,知道怎麼走才是最正確的。對企業而言,需要關注的除了碳邊境稅,更重要的是企業組織與治理的問題。除了仰賴政府訂出導引,借鏡他國的發展,企業端也亟需ESG評量或指引。
據他觀察,大企業通常已有藍圖規劃且掌握穩定的商業模式,只是在新時代開始之際,仍然需要一點時間尋找定位。新創企業在這之中扮演的角色為「破壞式創新」或是「協助企業在供應鏈體系中,進階到下一個成長曲線」。
那麼,新創團隊到底要怎麼協助企業呢?以「減碳」為例,謝宗震認為可分成三個面向,首先是在製造、零售等特定場域中,利用創新的方式協助企業內部降排或節能,例如進行設備更新,以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但這樣對企業來說將是很大的成本支出。若能透過軟體或是AI系統,讓企業不用投入大規模的成本也可以先快速試行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新創也能有一個實際的應用場域。「我們的願景是希望提供一塊軟體,讓場域的使用者可以透過AI技術達到ESG的應用。」他舉例,可能是協助企業優化生產製程,使用較小的單位成本,生產出品質足夠好的產品。
用No-Code AI為產業賦能
過往常認為,企業需要有一個強大的AI團隊才能導入AI專案應用。但謝宗震發現,近兩年製造業對於如何將人工智慧有效應用在各個場景,多半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且建立出標準作業程序(SOP),為了降低企業導入AI門檻,詠鋐智能於是建立了有效介面的操作方式,透過No-Code AI平台的建立,讓現場人員可以簡易使用,「自己的製程自己管。」
「無論是資料科學或是Machine Learning(機器學習),其實都是應用科學,必須在某個場景扎根。」謝宗震說,在進行跨領域合作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有心理準備,必須要花時間了解該領域的知識。但這也給了他另外一個啟發,「你已經有一個本事,希望能夠賦能(企業)的話,必須要再跨一個行業別加值。」
也因為發現台灣製造業在人才斷層、人力招募上的困難,所以開始思考,能不能讓原本懂化工、電力的人賦能,加上新工具的幫助,讓提升單位的人均產值,幫助生產更佳,而No-Code AI正是達到這個目標的新工具。
謝宗震觀察到,目前的No-Code或是Low-Code平台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為雲端大廠提供的服務,主要是提供給開發商使用,需要具備資料科學的相關知識;另一類則是針對特定場域與產業所開發出的工具,使用者多半為現場工作人員。他認為,針對特定的垂直場域,每個產業所開發的平台都會不太一樣。
提供好的武器,讓企業也能 Tech for Good
「企業是這個社會最小的公益組織單位,因為它讓一群人的生活獲得溫飽。」 謝宗震說,自己2016年開始投入資料英雄計畫,當時在意的是希望能透過一些典範案例,讓大家相信透過資料科學的幫助,能讓社會變得更好。而計劃進行至今,已經累積了許多典範案例,此時,團隊開始思考要如何讓Data for Social Good這件事情「落地」與「擴散」?不只是讓厲害的資料科學家跟人合作,而是要讓大家都能做。
做為一個提供ESG解決方案的新創公司,謝宗震與團隊希望能幫助企業也能進行ESG,提供足夠的武器,讓這些好的成果可以遍地開花。(了解更多新創企業如何協助企業落實ESG實例,請點選連結收聽精彩內容:『導入 AI 、優化產能,讓供應鏈適應新遊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