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勢》跨域對談──科技與行銷傳播 (1) 跳脫現在,才能穿越亂局看清未來

2021年的台灣,供應鏈問題、晶片缺貨和疫苗吸引了絕大多數的注意力,但是企業數位轉型同樣在這段時間有了相當大的進展。根據麥肯錫的資料顯示,因疫情影響,全球企業在過去要五年才能完成的數位化進程,壓縮到八週內完成。而根據台經院調查,從2020年到2021年,台灣金融、零售以及服務業都認為數位轉型是企業營運的關鍵議題,如何善用數據、行銷科技(Martech),以及品牌傳播等技術應用與策略,為企業轉型並加值,已是當務之急。

這同時也意味著,除了製造業之外,2022年必須關注數據科技應用於品牌與行銷的趨勢發展。全球知名的電通行銷傳播集團長期耕耘這個領域,而且成果斐然,除了大家所熟知的BI(商業智能)之外,也積極導入人工智慧與客戶探索各種策略的可能性。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特別訪問電通行銷傳播集團數位長邵懿文,從消費者體驗與品牌的角度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以下為專訪精華摘要:

AIF執行長溫怡玲(以下簡稱問):2021年又是大風大浪的一年,我們經歷疫情警戒升溫、疫苗缺貨、晶片缺貨、供應鏈大亂……很多棘手的事情似乎擠在這一年發生。但電通集團在2021年底出版了一本《穿越2030─決策智慧2021》,我知道電通在年底都會出版決策智慧,跟客戶分享你們當年度看見的重要趨勢,但當大家都為了當下、頂多是明年,絞盡腦汁計算成本進行規劃的時候,為什麼你們一下子去到了2030年?

電通行銷傳播集團數位長邵懿文(以下簡稱答):的確,大家都很關注疫情發展和每天變化,但是,我們必須要跳脫現在,先到未來,看看未來的消費者會有什麼變化,然後,讓現在的企業能夠及早準備。

像電通全球今年就推出《Consumer Vision 2030》研究報告,裡面訪問了未來學家,以及科技、經濟、行銷等各方面專家,討論他們在全世界看到的一些大趨勢。看那個報告之後,我自己強烈感受到, 2030年的確會有很大的改變。所以,對於所有做行銷、品牌的人來說,怎麼看未來的消費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

問:無論是製造業、零售業、觀光餐飲服務業,都必須了解未來的消費者,因為沒有人可以不做品牌不管行銷。那麼,你看到的巨大改變是什麼?

答:很簡單來看,2000年出生的小孩,在2030年已經出社會,而且成為主力消費者。那現在的行銷模式跟這個世代差異到底有多大?他們到底在乎什麼?我們必須及早去思考,因為他們跟現在社會上主力的消費者,完全不一樣。

問:2000年出生,這幾乎就是我們孩子的年紀,就你的觀察,有哪些不同?

答:完全不一樣,我自己常從女兒身上看到世代的差異。舉幾個例子,我我女兒七歲的時候,小學辦園遊會,有外面的攤販進來,他們只要小朋友填資料就會送東西。小朋友填著填著就說:「但是我沒有手機耶,我只有媽媽的手機。」攤販說沒關係,那更好。 當時我恍然大悟,原來媽媽的手機號碼就是這樣流出去的。

還有,她十歲的時候,發現我讓女兒下課聯絡用的手機收到Line訊息,上面寫「我們可以給你四期的分期付款,每一期40元。」趕緊一看發現,原來是小學附近的文具行賣筆。因為一次付160元對小朋友是很大一筆錢,但分四期就很好付,而且這件事情紅遍整個班,甚至還有學姐告訴學妹口耳相傳,老闆很聰明,除了建立Line社群還善用口碑行銷。同時,我女兒也就開始知道分期付款,這些,都是我們小時候沒有的消費經驗。

問:的確,聽說現在有很多便利超商的店長也會讓客戶加Line,隨時推播各種產品優惠訊息。甚至連菜市場的攤商也是,有次想買小番茄沒買到,老闆很熱情要我加Line,說每天會通知有什麼新鮮水果可以買。像這樣,其實我們的日常生活、購物習慣就這樣一點一滴改變了。

答:我女兒大概11、12歲的時候,有一年過年前,我特別帶她去比較潮的店逛街,想買衣服給她,她逛了一下午什麼都沒買。原本我以為她是想幫我省錢,沒想到她說:「我逛了一下午,覺得沒有蝦皮好逛。」要注意喔,她在蝦皮不是「買」東西,而是用「逛」這個字眼。

問:這真的跟我們這一輩不一樣,我們上網購物通常是有特定目標,蒐尋到了之後,比一比價錢就下單、結束,不會是用「逛街」的心態。

答:對,這件事情對我的影響蠻大的,我開始花很多時間去了解我女兒這個世代,他們是怎麼接受資訊?怎麼學習?未來的品牌要怎麼樣經營?如何和這個世代建立關係?你看喔,我們這一代都是什麼時候才知道分期付款?信用卡也是很少接觸,所以,有沒有可能上一代認為應該儘量避免跟銀行借錢,到他們這個世代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或者借錢來投資也可能成為常態?所以,企業的經營模式也勢必要跟著改變。

問:所以這裡所說的「穿越」其實是從2030年穿越回來,而且是從相當細微的生活觀察中,萃取出對於未來趨勢、企業品牌經營的想像。你的思考脈絡大概是這樣?

答:對,就是要先到2030年看見:「喔,這件事情正在變化!」像是那時候消費者長的是什麼樣子?他們在想什麼?他們對什麼事情有感,覺得這件事情很重要,而且有意義。那我們有沒有辦法銜接上那時消費者的想像,能夠透過技術應用或者是數據蒐集或者透過各種方式,預做準備?

還有很重要的幾點,一是消費者信任的品牌價值觀是什麼?你要在乎什麼樣的作為?如果你的作為跟他越來越遠,可能十年後,你的品牌就不再受歡迎;其次,要讓未來的消費者跟品牌靠得更近,有沒有新的商業模式?這些很可能是我們有想到也可能是前所未見的,但不妨想想看,或從數據上面發現我們過去是否忽略了什麼。還有,企業傳遞價值的方法也可能會改變,通路跟平台仍然在改變中,這些都應該是我們要仔細思考的問題。

問:所以《穿越2030》跟電通全球《Consumer Vision 2030》的內容是相同的嗎?

答:不太一樣,全球版裡面談的大趨勢不會有太大改變,比如AI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氣候變遷的因應都是一樣的,但我們希望讓台灣的讀者能夠更貼近這樣的趨勢,能夠從在地的觀點來解讀。

所以在台灣的做法,我們找了十六位專家來分析這些大趨勢對於台灣的影響會是什麼?多久之後會到?會不會有很大的改變?和我的產業有什麼相關?今年只做了質化研究跟訪談,明年預計會再加入量化的部分,來看一般消費者對於這些趨勢的看法,可以提供更全觀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