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進步不僅能帶動產業升級的浪潮,更改變產業對於人才的需求,例如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的出現,大幅提升各種創意生成的同時,也讓許多工作者產生危機意識,轉而積極學習新技能,以免被時代淘汰。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2019年時曾提出,未來15到20年內,世界上將有14%的工作會被淘汰,並有32%的工作內容會被改變,而這些數字甚至尚未考慮到ChatGPT和新一波生成式AI帶來的影響。這也代表著,在未來幾十年裡,將有數以百萬的工作者需要獲得新技能,甚至藉此技能轉換到新職業。
技能重塑將是企業的戰略要務
為了因應可能到來的人力需求,許多企業已大幅增加對於提升員工技能的投資。哈佛商學院數位技能重塑實驗室(Digital Reskilling Lab)與BCG亨德森研究所(BCG Henderson Institute)長期探討該議題,並採訪全球近40家正在投資大規模技能重塑計畫的組織領導人,從中歸納出技能重塑的五種新典範,值得其他企業參考。
這五大典範分別牽涉到企業的戰略、領導者的投入、組織管理與文化制度、員工的需求,以及外部組織合作。大多受訪企業已意識到,必須將員工的技能重塑視為策略要務,因為勞動市場的人口逐漸老化、新職業出現,以及員工愈來愈需要培養出符合各家企業特定需求的技能。而技能重塑能讓公司培養出市場上不易取得的人才,填補技能方面的缺口,有助於達到策略目標。
除此之外,技能重塑也不再是人資部門單獨負責的責任,甚至需要跳脫過往培訓的評量方式。從受訪企業的分享中,看到多數企業的技能重塑計畫都有高階領導人的大力支持,因為技能重塑需要人資領導人與組織其他部門付出龐大心力,並需要組織其他部門了解這些投資在策略上的重要性,否則很難讓各方持續付出必要的心力。因此,領導人們除了向其他部門闡述技能重塑與策略之間的連結,必須確保管理團隊真正了解自己也有責任要實施這些計畫。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多年來協助企業賦能AI,從中也觀察到台灣企業在人才培育上的限制與突破,例如全球最大半導體零組件通路商大聯大投資控股在招募上就遇到找不到人才的窘境,然而因應企業轉型升級,內部結構進行調整,並選擇強化現有同仁的能力,讓大聯大在這場人才大戰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相關閱讀:力拼轉型!大聯大人才培育也要與時俱進)
提升員工技能五大實用策略
不過,波士頓顧問集團(BCG)在近期發表的報告中也指出,許多公司沒有對技能給予足夠的關注,多數高階領導者也不重視技能培養。由於人才話題在疫情後受到更多關注,技能議題早晚都會提升到戰略地位,因此,BCG也提出了五大策略,以提高組織中對於技能建設的關注。
一、從強烈的策略意圖開始,為了執行企業策略,所有公司都需要制定計劃以所需的技能,並採取措施,讓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放心。這樣的計劃不需要過於複雜,最高管理層可以從技能建立與優先關鍵策略業務的連結開始進行論述。
二、考慮技能背後的意志。企業應該像進行其他投資一樣,領導者可以藉由明確的預算規劃,向員工展示願意對其投資的企圖。例如,博世宣布,隨著汽車行業轉向電動汽車,將斥資 20 億歐元對員工進行培訓;而亞馬遜計劃斥資 12 億美元為 30 萬名員工提供教育和培訓。
三、為了獲得最大的影響力,企業應該報告技能培養的結果,而不是過程。將重點放在正確的指標,對結果的評估應關注學習如何提高參與者的技能、能力、參與度和就業能力。例如將報告成果從「接受培訓的員工數量」轉變為「實現的業務和人才成果」。公開的成果展現可以成為強大的動力,讓企業推動更高層次的影響,並使組織專注於技能建立的投資。
四、激發承諾,而不是遵守成規。雖然衡量指標很重要,但僅靠數字並不能促進新行為。領導者(不僅是人力資源部門)需要強調技能發展對每個人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或是領導者可以藉由自己的技能建設歷程鼓勵人們接受。
五、將技能培養納入日常工作。領導者不需等待投資者日或季度戰略審查來強調技能建設的重要性,而是藉由簡單、定期的強化,在組織中灌輸終身學習的文化。例如,在新任務開始時,鼓勵團隊成員在每週團隊會議期間確定獲得的新技能。
隨著科技快速進步,企業如果要適應加速改變的未來,就必須對於人才的培育進行規劃與投資,提早因應技能重塑的未來。這不只是教育訓練,而是企業建立核心競爭優勢的關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