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好:
在媒體工作多年,看到各種光怪陸離新聞時早已不會完全當真,更難有什麼情緒反應。但最近看了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公務員輕生的相關報導,並仔細閱讀重啟調查後的報告,心情非常沉重。
職場霸凌的不同面向探討在媒體上已經很多,相信許多人也自有定見,但讓我驚心的是輕生公務員所承辦的「智能就業服務系統」專案。具體內容是做「AI 無人就業中心」,並且須在 2025 年 3 月 3 日完工,搭配羅東就業服務中心開幕,做為展示的政策亮點。
為什麼勞動部需要這樣的「AI 無人就業中心」?希望解決什麼問題?可以幫助哪些現在幫助不到的人?能夠創造哪些價值使得社會更好?還是可以讓公務員少加點班、多做點有價值的工作?還有,既然是一個從來都沒有人做過、也不知道該怎麼做的專案,為什麼非得趕在 2025 年 3 月初完工?
這些都是啟動 AI 專案之前必須思考的,實際上也有例如 SROI 等具體指標可做為先期參考。當時有沒有這些討論或思考過程,不得而知。只在調查報告中看到,這是「一個客觀上即使相當努力也難以達成的專案」、「無人知曉具體需求內容」、「僅知係作為搭配相關就業服務中心開幕時需展示之亮點」。
清楚定義需求,是啟動專案最重要的起點,也是成功不可或缺的關鍵。但更進一步來看,一位勞動部分署長所認為的「需求」,真能代表廣大求職就業民眾的需求?還是我們已經習慣也容忍,官大學問大、長官永遠是對的,也默許長官的情緒化要求成為唯一標準?不需要專業更不必尊重專業,只要有個能夠讓長官拍照比讚的舞台?如果真是如此,那這種拼湊而來的 AI 政績,真是我們樂見的嗎?
勞動部此次事件,不只是個人情緒控管的問題,也不只是霸凌,而是整個公部門的制度、流程與思維都必須徹底更新。在面對如同 AI 這種看重腦力更勝於資本的新科技衝擊時,如何徹底改變過去陋習,尊重人才落實專業,遠比急著推出「AI 無人 XXXX」更為重要。
悲劇已然發生,只希望如此令人痛心的事件,透過我們的關注和具體行動,自此永遠在台灣絕跡。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