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放榜 20%,台灣的 AI 經濟紅利還剩多少可揮霍?
知勢電子報 | 2025.08.03
關稅放榜 20%,台灣的 AI 經濟紅利還剩多少可揮霍?

各位朋友們好:

最近有機會參與幾場會議,討論關於數位公共建設的議題,也因此開始思考 AI 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對此,台灣目前許多討論聚焦在於大型算力中心的建立,不過,若深入思考,數位公共建設究竟應該如何定義?目標又是什麼?或許是更重要的關鍵。

今年 2 月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一場訪談中指出,到 2027、2028 年時,AI 基礎建設可能面臨供過於求的風險,算力價格將會下跌(他說這對微軟而言是好消息);同時他也強調 AI 的真正價值,應該在於推動全球經濟實質成長,不該只是少數科技公司獲利。

的確,正如同過去公共建設的功用,促進經濟成長肯定是數位公共建設重要的核心目標,以包括 AI 在內的數位技術,成為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創造一個更高效、公平、更具韌性的社會與經濟體系。

那麼回過頭來看,進入 AI 時代之後,該如何確保數位技術可以成為打造理想社會經濟體系的助力?政府大力推動的數位公共建設,又該如何在此前提之下,透過投資補助、稅賦優惠、企業輔導,以及人才培育等新制度設計,確保達成這個目標?

即便是 AI 發展(與獲利) 遙遙領先其他國家的美國,權威智庫都已經提出警告:如果政府再不透過制度修正,在可預見的將來,「人工智慧不是雨露均霑的甘霖,而是一場可能極度撕裂美國經濟的風暴。」

報告中指出,除了我們所熟知的矽谷等 AI 發展重鎮,全美大多數地區面臨的是結構性的「人才留不住」問題,不只是教育投入不足,更是缺乏長期的經濟生態系統來支撐技術職能的落地。

美國如此,那台灣呢?

在本週電子報中特別和你分享「AI 與經濟成長」的幾個重要議題,這只是開始。除了 AI 技術應用趨勢、產業 AI 化發展這些過去持續關注的議題之外,未來將會從總體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角度,提供更宏觀且與我們切身相關的觀察與心得,與各位分享。

讓台灣在如此劇烈變動的政經環境中,站穩腳步,打造一個更高效、公平、更具韌性的社會與經濟體系,才是百工百業應用 AI 的真正價值,不是嗎?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本期目錄

算力不是萬靈丹?判斷 AI 成敗的經濟學觀點
AI 基礎建設 算力 經濟成長

算力不是萬靈丹?判斷 AI 成敗的經濟學觀點

然而,這些模型對資料的結構性與穩定性有高度要求,只要發生制度變化(如美國的對等關稅)、消費者行為劇變(如疫情期間)、或變數之間的關係改變,預測便可能大幅失準。而AI的大量普及應用,對於經濟、政治,甚至教育、文化層面都將產生大幅翻轉,即將形成經濟預測上的極大挑戰。

閱讀更多
AI 可能撕裂美國?當科技紅利造成區域落差
科技落差 觀點

AI 可能撕裂美國?當科技紅利造成區域落差

各種新聞告訴我們,AI 正在重塑未來,也將帶來全民受惠的機會。但有沒有想過,這場 AI 革命真正落地的地方,其實少得驚人?你所居住的城市,真的會是 AI 經濟地圖上的一點嗎?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在 2025 年 7 月發布一份研究報告:人工智慧不是雨露均霑的甘霖,而是一場可能極度撕裂美國經濟的風暴。

閱讀更多
數位經濟的新難題:數據該歸個人還是公司所有?
總體經濟 書單

數位經濟的新難題:數據該歸個人還是公司所有?

人們常說,平臺應該為我們所提供的資料付費。然而實際上,有些平臺並不是以付錢的方式進行補償,而是提供免費服務。我們事實上是用數據來換取免費使用某些附加服務(例如搜尋引擎、社交媒體、即時通訊、線上影片),或者我們在進行商業交易時(如使用優步或Airbnb),也同樣是在用數據換取服務。網路企業常常主張,它們已經花錢來獲取這些數據。

閱讀更多
2025 OpenVINO DevCON#2 探索多模態 RAG、VLM 未來 AI 應用
OpenVINO 免費活動

2025 OpenVINO DevCON#2 探索多模態 RAG、VLM 未來 AI 應用

2025 年第二場 OpenVINO DevCon 線上講座即將登場!這次 Intel 專家將展示以 LLM 與 LMM 為核心的多模態 RAG 系統端對端部署,並結合 OpenVINO 等工具實現高效應用。你將學會如何部署、擴展多模態流程、視覺資料整合及 LMM 訓練,並透過 Optimum-Intel 與 OpenVINO GenAI 打造強大 AI 模型。(線上直播 免費參加)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