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態消費來臨,用AI驅動品牌增長的經營祕訣
面對AI衝擊的未來,又未嘗不是如此?本期電子報是對於零售餐飲服務業數位轉型的思考,從營運模式到技術創新該如何安排?還有大家熟悉的聖保羅Q餅真實分享數位轉型心法,和你分享。
歡迎訂閱我們
面對AI衝擊的未來,又未嘗不是如此?本期電子報是對於零售餐飲服務業數位轉型的思考,從營運模式到技術創新該如何安排?還有大家熟悉的聖保羅Q餅真實分享數位轉型心法,和你分享。
這一期電子報有玉山金控、電通集團以及美商訊能集思,從不同的產業及實務經驗出發,提出對台灣產業AI化的觀察與建議。這也是《產業AI化大調查》的重點摘要,完整內容會在這個月陸續推出,與你分享。
這期電子報想和各位一起討論的是,若從工業革命至今的時間流來看,目前這波生成式AI風潮有什麼意義與影響?除了可能取代我們的工作之外,還有哪些值得思索的面向?對了,上面這段話是我用手機一字一字輸入的,真心分享。
過去這星期,GPT-4正式發布、微軟推出Copilot、百度發表文心一言,還有許許多多以ChatGPT為基礎的應用程式紛紛推出,彷彿播放速度2.0倍的影片一般,令人目不暇給。AI工程師朋友哀鴻遍野,不少人說「這簡直叫人不要睡覺嘛」「根本來不及學會」;還有人說,這樣的狀況持續下去,「乾脆躺平好了」。
去年底訪問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孫明德主任時,他有一句話我牢記在心:「這是一個必須抬頭看路的時代。」也特別與各位分享,並一起思考:進入AI時代這個「紅皇后領地」,台灣產業的下一步該朝哪裡走?又有哪些必須留意的風險?
到底同溫層有多厚,從臉書上滿滿的ChatGPT可以看出來。各種程式如何串接、Prompt怎麼下才有用、(聽說)能夠輕而易舉做出一個自己的AI分身……;然後各種應用軟體也開始加入ChatGPT,從大家都知道的Bing、很多人使用的筆記軟體Notion,還有最近幾天的Line,令人目不暇給,當然也不免心中忐忑:AI下一步究竟會發展到哪裡?
過去常認為是因為台灣零售、餐飲服務業的企業規模小、資訊人才不足,但實際上還有個關鍵因素,在於產業內有太多不同領域知識。大店長讀書會創辦人尤子彥舉例,「為什麼薑母鴨店都賣麵線很少賣白飯?」類似這樣細緻的差異,要整合為AI可用的數據,中間常有許多不為人知的關卡,非得親自嘗試過才知道。但這又面臨另一個問題:中小企業很難有足夠資源來應付這個嘗試錯誤的過程。
ChatGPT的下一步和可能影響會是什麼?由於外人無從得知背後究竟餵了哪些資料、設定哪些規則,並且牽涉到多種跨領域知識,每個人都只能從已知的角度切入,無法描繪全貌。然而,每個人的看法有其立論根據和知識脈絡,共同分享討論或許能夠讓我們對於未來有更明晰的看法,也更可能趨近真實。
本週電子報節錄當天討論的部份精華,也歡迎你下載分享這兩份報告(《產業AI化大調查》、《2022年下半年AI生態系地圖》)。目前我們正在進行個案訪談,完整結果將會在今年4月19號的「2023 AI EXPO」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