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 數位轉型 從生產價值到環境價值的追求,工廠裡的轉型是怎麼一回事? 近十年來,製造業十分積極投入工業4.0,直到去年歐盟正式提出一個名詞:「Industry 5.0」。它和4.0的差別是什麼呢?除了生產價值,人的價值或環境的價值更被重視。
人工智慧, 趨勢 導入AI前哪些事情要注意?那些年,工廠裡的AI技術 製造業長期以來是台灣的強項,我們不僅有產業的Know-How,也有完整的供應鏈支持,更擅長在一定的成本下,提升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隨著人工智慧技術逐漸普及,許多工廠老闆也開始思考要不要投入人力及資源導入AI,寄望透過新技術提升產能、降低成本。但是,現實的工廠中,在導入AI技術的過程中,又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低碳經濟, 數位轉型, 趨勢 從綠色轉型開始,這家企業要如何推動產業零碳生態系統? 全球排碳淨零時程已經開始倒數計時,台灣許多位於品牌供應鏈的中小企業,零碳排的壓力與日俱增。「許多中南部的企業都問我『碳中和』要怎麼做?」台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陳來助直言,許多企業認為買綠電就能做到碳中和,但這並不是最關鍵的做法,甚至可能因為這樣而喪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他強調,在減碳一題上,最核心、最基礎的就是路徑圖,許多世界品牌也要求供應商要提出減碳的路徑圖 (Roadmap)。
低碳經濟, 數位轉型, 趨勢 面對淨零碳排,台灣企業應打群架,用創新、跨界對接國際 為協助對淨零轉型有強烈需求的企業,臺灣數位企業總會在2021年元月正式啟動第一屆「零碳大學」。(圖片左起臺灣數位企業總會王怡雯執行長、海陸家赫股份有限公司曾煥龍總經理、臺灣數位企業總會陳來助理事長、零碳大學楊聲勇校長、新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陳泳睿總經理、台中精機總經理室協理黃怡穎)
趨勢, 人工智慧, 新創 2021 下半年台灣 AI 生態系地圖:新創與企業互為動能,新機會與新隱憂並存 2021 H2 台灣AI生態系地圖公布了,下半年除持續發掘更多潛力在地新創,也盤點了產學研的能量,串接AI新創企業並找尋各自在AI生態系中的定位與利基,為一整年的AI生態發展作結。同時,也注意到幾個新趨勢,值得在2022年的一開始先提出,與大家共同討論。
趨勢, 數位轉型, 新創 站在Web3.0的濫觴,此刻正是創業的最佳時代 「Google、Amazon、Facebook在20年前也是新創公司,但因為成功的掌握了Web1.0、Web2.0的崛起,才變成今天的trillio或billion dollor企業,」AppWorks董事長暨合夥人林之晨在23屆AppWorks Demo Day上強調,今天的新創正站在Web3.0的濫觴,如果能好好掌握,將有機會成為下一個世代極具影響力的公司,AppWorks也有信心能提供幫助,成就更好的新創企業。
人工智慧, 資訊安全, 趨勢 德國提出「AI標準化藍圖」 展現了哪些企圖? AI在不同產業、不同領域的應用愈來愈普及,在媒體上也不時能夠看到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慧金融等技術應用的突破,也可以看到許多研討會、課程如百花齊放。不過,如果從台灣產業宏觀角度來看,AI的下一步應該往哪個方向發展?應該要加強哪方面的專業能力?恐怕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人工智慧, 趨勢 AI標準化五項行動方案 加速產業AI落地 2021年12月中,由人工智慧協會、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以及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友們共同舉辦,鴻海研究院、東海大學、逢甲大學、精誠資訊等多位產學研專業人士,線上線下共約120人參與研討會,分享近半年共同研讀「德國AI標準化藍圖」(GERMAN STANDARDIZATION ROADMAP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心得與洞察,並提出對於台灣AI發展藍圖的建議及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