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IUK 來訪 藉 AI 創新解決醫療未來挑戰

台灣擁有完整的醫療健康數據系統,隨著人工智慧應用的導入與大量應用,未來發展備受關注。今年3月初,英國 IUK(Innovate UK Business Connect)全球專家代表團(Global Expert Mission)也來到台灣進行生醫領域的交流。其中一站是與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及人工智慧協會進行深度對談。

至於在人工智慧發展過程中關鍵的數據問題,英國的基本態度是:或許每個人的健康數據不僅僅是數據,應該可以是公共數據甚至是人類數據,可被應用做為全人類的健康新創發展。Konrad Dobschuetz 說,英國有人體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長期大規模追蹤英國國民疾病與遺傳間的關聯,透過募集 50 萬自願者提供臨床檢體與身體檢測數值,結合大數據與演算法,在保障公眾利益前提下,對外開放國際生物醫學研究團隊申請使用資料庫內所有資源。此舉也促成許多生技產業與製藥大廠的合作,提供藥物研發更多創新的方向。( 了解英國產業與政府如何共創智慧醫療生態系,回顧前篇報導《英國 IUK 來訪 產業與政府如何共創智慧醫療生態系?》

反觀台灣,吳漢章指出,華碩健康執行推廣數據銀行曾經相當困難,在國內目前無法從醫院和政府索取數據,因此要把數據產業化是有困難的。但若是先協助國內醫院轉型成智慧醫院,並將精準化的個人醫療作為目標,並與基因檢測公司和醫材公司合作,加速健康數據收集,最後更成立「智慧醫療虛實整合系統」及「次世代 AI 融合資訊平台」,加速產業發展和資訊整合。這是華碩健康在健康數據蒐集的經驗。

自我保健到數位孿生 新的醫療模式正在發展中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自我保健學術研究部(SCARU)主任 Austen El-Osta 表示,AI 的進步正影響醫療保健產業的發展,並且為病患帶來長期效益、又能降低醫療成本的預防醫學。他舉例,德國推動數位療法(DiGA)與「數位天使」服務計畫,家醫科或家庭醫生可以在線上看診開處方,並由系統和衛生系統付費,強化高齡者居家照護與生活自理,同時帶動醫療產業數位轉型。

對此, Austen El-Osta 表示,當新的醫療模式出現後,付費方式也勢必隨之改變。他認為,在預算有限下,新的醫療模式衍生相關產業投資成本最高。因此,英國政府考慮從幼兒開始進行投資,從出生開始蒐集健康數據,並能知道他們的身體狀況,以努力維持健康狀態。

在自我預防保健部分,就可透過創造合法的「數位雙胞胎」,解放所有的數據及該國需要的出現新型管道,以允許數據相互對話。他舉例可透過「數位孿生」、也就是透過感應器與網路,將當下正在發生的狀況,完全映射至數位世界中。不過,這牽涉到感應器、網路通訊等多種問題,必須要在社會共識的前提下才能進行。

的確,發展數位醫療的挑戰,除了監管與治理問題外,還有AI運算高度耗能,以及醫療數據如何在醫療機構間有效分享,個資隱私和倫理的爭議等。而這些問題,又直接牽涉到各國對於倫理的定義和範圍有所不同,有些國家可以接受到處都有監視器,但對歐美國家而言,就是無法接受的侵犯人權。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溫怡玲指出,目前 AI 監管面對的挑戰之一是,必須要能因地制宜,但因為AI使用地區無法限制,因此必須在全球框架下討論。尤其醫療牽涉民眾健康與財產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不只是要看各國政府權衡監管的尺度和方向,更需要建立透明且當責的對話機制,隨時因應技術的迭代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