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加上自動化系統, Yo-Kai Express 帶來新的餐飲服務

想吃拉麵除了拉麵店之外,現在自動販賣機也可以買到了。疫情不僅改變消費者的餐飲習慣,也帶來無人餐廳的新商機。發跡於美國矽谷的 Yo-Kai Express ,靠著自動販賣機製作的拉麵、烏龍、河粉等熱食,不僅征服美國、日本、韓國人的胃,更在 2024 年消費性電子展 CES 上,被官方點名為自動化代表亮點之一。

來自台灣的創辦人林志鴻認為, Yo-Kai Express 不只是自動販賣機,更像是無人自動化餐廳,除了食物料理,背後還有許多 AI 技術、配送管理等挑戰需要解決,雖然店面沒有人,但背後仍需要許多專業人才投入。

不是自動煮麵的機器,而是跨世界的自動餐飲服務平台

林志鴻提到,包括存貨、配送、物流等都是目前需要解決的經營挑戰。以物流來說,雖然台灣、日本的物流系統做得很好,但美國或歐洲的物流效率就相差很遠,除了品質參差不齊外,甚至有些業者會坐地起價,但目前還沒有人真的投入解決問題。他認為,因為餐飲業有低溫或冷凍的運送需求,相較於常溫的進入門檻來得高,若能解決低溫配送的問題,回過頭來做常溫配送就會簡單很多。再加上現在有越來越多公司有自動化需求,若能透過自動化配送的話,將可以降低人為疏失的資源浪費。最終的願景是,透過這些物流的系統的串接,做成一個全球都能使用的平台。

Yo-Kai Express 目前除了拓點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外,預計今年還會進軍泰國、菲律賓、越南、法國、德國、瑞士、荷蘭。面對全球化的市場,在材料與人力的成本的考量上,是否會盡量使用當地食材呢?

林志鴻坦言,雖然會盡量使用當地的材料,但由於美國的人力成本是亞洲的兩倍,在美國製作的拉麵成本就會高於亞洲製作,當然,還是得視品項狀況而定。目前他們也跟台灣一些冷凍食品業者合作,由台灣廠商製作食品,再將這些產品配送到全世界,師傅也不用特定跑到不同國家,再重新找食材製作。這當中涉及許多成本的精算跟調整,每個環節中都有許多細節需要考量。林志鴻也提到,由於跨國的冷凍運輸費用越來越高,為了降低成本,團隊也考慮從國外進口小部分食材。

自動化配送仍會面臨交通、天氣等挑戰

Yo-Kai Express 目前在美國約有一百五十個販售點,林志鴻說, 各地有設置機台的學校都會有一個小倉庫,當地的營運商會在固定時間配送食材,並且設有監控裝置,為了避免存貨成本壓力,儘量以零存貨為目標,並基於過往的銷售數量,當庫存快要低於過往銷量,預測商品將在兩週內售完時,系統就會發出警訊。但要是遇到無法控制的天氣狀況,如暴風雪,商品就無法如期抵達,順利上架。

林志鴻說,未來也期待能藉由 AI 提升營運的成效,例如在倉儲部分,可以加入附近的交通、天氣、人種等資料提升分析成效;或是針對不同的產品進行銷售分析、開發不同口味組合;又或者開發對話機器人,提供24小時客服服務。

餐廳自動化將會創造新的人才的缺口

經歷2001年的.com bubble(網路泡沫)和2008年的二次房貸引發全球金融危機,林志鴻意識到,美國經濟每隔幾年就會經歷一個低谷,但無論經濟好壞,都會有飲食需求。不過,通膨導致人事成本、房租、食材會越來越貴,許多餐廳將無法生存,也讓林志鴻興起打造全天候無人食品販賣機的念頭。

林志鴻提到,美國已有許多知名餐廳在廚房後場導入自動化系統,他認為,未來五到十年將會有更多餐廳導入,屆時人才短缺的狀況也會更嚴重。而台灣在這方面有很好的經驗,因為我們很多餐飲管理學校,也有很多自動化的人才,只是沒有機會將兩者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