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 產業案例, 觀點 從深度學習到信任:醫療AI落地的關鍵思維 許多人談到數據保密時,直覺想到的是採用「本地部署」。但真正的爭議點在於「信任」與「治理」,這正回應了各國人工智慧相關法案所關注的「負責任的AI(Responsible AI)」。醫療數據在被二次或多次利用時,是否合規、合乎倫理,以及醫院在使用AI模型時,能否有即時的回饋機制,都是亟待解決的信任問題。
智慧醫療, 產業案例, 觀點 醫療 AI 的「入流」挑戰:深度簡化 贏得信賴 醫療AI的發展面臨漫長驗證、法規模糊與數據治理的重重挑戰,要讓AI真正「入流」醫療體系,必須從「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轉向「深度清理」(Deep Cleaning),透過簡化流程、優化工作流,才能贏得醫護人員的信任。
人工智慧, 觀點 「人工超級智慧」是否成真 抉擇在人類手中 由 OpenAI 前研究員 Daniel Kokotajlo 等人撰寫的未來預測報告《AI 2027 》中,提出一個可能的情境:通用人工智慧(AGI)最快將於2027年實現,並進入人工超級智慧(ASI)階段,思考速度將是人類的 50 倍,且可同步運作 30 萬個副本。
智慧醫療, 人工智慧, 趨勢 AI 有助治療憂鬱症?先看數據蒐集是否正確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也日益廣泛。美國達特茅斯學院開發 AI 機器人 Therabot,並完成史上第一次生成式 AI 治療機器人臨床試驗,證明可有效減輕憂鬱症與飲食障礙症狀。但去年曾發生少年因其他AI自殺的不幸事件,現階段 Therabot 仍需專家密切監督、及時介入。
智慧醫療, 產業案例, 觀點 FDA 終結百年動物實驗史 AI、器官晶片將如何接棒藥物開發? 2024 年 4 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宣佈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公告,:正式提出有關動物實驗減量的新計畫,針對單株抗體及其他藥物,FDA將採納多種動物實驗替代方案,包含基於人工智慧(AI)的演算法模型、人源類器官及器官晶片模型,以及真實世界人體數據等。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觀點, 人物訪談 呂正華:從「知道」到「做到」尋找產業 AI 化的引爆點 隨著全球產業版圖在政經環境動盪加壓下的劇烈變動,人工智慧絕對是提升產業競爭力不可或缺的技術。然而,根據《2025台灣產業 AI 化大調查暨 AI 落地指引》,台灣有七成企業仍處於 AI 化前期。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祕書長呂正華指出,目前台灣產業的 AI 化進展雖有增長,但仍然面臨多項挑戰與瓶頸,尤其在應用落地與價值創造上仍待突破。
AI EXPO, 人工智慧, 趨勢 2025 AI EXPO 之後,AI 的下一步看熱鬧或看門道? 2025 年 AI EXPO Taiwan,不再只是 AI 趨勢的風向球,已經是一場「企業 AI 產品」的總體發布會。從去年開始,台灣企業紛紛投入生成式AI產品與服務,2024年展場中有許多的「AI 數位分身」;今年則往企業營運系統的整合移動。從政府到企業、從硬體到數據服務,大家不約而同地將焦點放在同一件事:AI,如何成為企業決策與運營的新型「智慧系統」。
人工智慧, 趨勢 AI 驅動智慧眼鏡捲土重來 從輔助裝置進化為個人 AI 助理 隨著多模態大模型、晶片升級和光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2025年CES展中,結合AI的智慧眼鏡百家爭鳴、令人目不睱給。這也代表穿戴式科技的整合突破,將數位資訊無縫整合至用戶的視野之中,改變人們與數位環境的互動方式。
人工智慧, 趨勢 腦機介面讀懂大腦 靠意念操控機器將是未來? 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這一概念最早於 1973 年由 UCLA 的 Jacques Vidal 提出,他將其定義為大腦與外部裝置之間的直接連結。人類一直夢想著僅憑意念就能操控機器,而今時今日,AI 讀懂大腦,意念控制機器這一夢想正逐步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