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璿

待過主流媒體,在財經和生技醫療圈打滾十幾年的文字工作者。 從生物科技、綠色能源到人工智慧,跟著科技創新的腳步不斷向前。

16 篇文章
呂正華:從「知道」到「做到」尋找產業 AI 化的引爆點
觀點, 人物訪談

呂正華:從「知道」到「做到」尋找產業 AI 化的引爆點

隨著全球產業版圖在政經環境動盪加壓下的劇烈變動,人工智慧絕對是提升產業競爭力不可或缺的技術。然而,根據《2025台灣產業 AI 化大調查暨 AI 落地指引》,台灣有七成企業仍處於 AI 化前期。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祕書長呂正華指出,目前台灣產業的 AI 化進展雖有增長,但仍然面臨多項挑戰與瓶頸,尤其在應用落地與價值創造上仍待突破。

  • 陳書璿
2025 AI EXPO 之後,AI 的下一步看熱鬧或看門道?
AI EXPO, 人工智慧, 趨勢

2025 AI EXPO 之後,AI 的下一步看熱鬧或看門道?

2025 年 AI EXPO Taiwan,不再只是 AI 趨勢的風向球,已經是一場「企業 AI 產品」的總體發布會。從去年開始,台灣企業紛紛投入生成式AI產品與服務,2024年展場中有許多的「AI 數位分身」;今年則往企業營運系統的整合移動。從政府到企業、從硬體到數據服務,大家不約而同地將焦點放在同一件事:AI,如何成為企業決策與運營的新型「智慧系統」。

  • 陳書璿
權威醫學期刊研究:大型語言模型幾乎都有認知障礙
LLM, 觀點

權威醫學期刊研究:大型語言模型幾乎都有認知障礙

從2010年第三波人工智慧(AI)發展開始,醫學領域上的應用就是各大科技公司積極投入的戰場。例如早在2016年,Google就使用深度學習技術,從視網膜眼底圖像中,辨識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準確率與專業醫師不相上下;隔年並在印度眼科醫院試行,準確度超過醫生。從那時候開始就有許多人很好奇:AI真的能取代醫生嗎?

  • 陳書璿
從 DeepMind到 OpenAI:科技巨頭競逐 AI 製藥,形塑新經濟超級週期
智慧醫療, 人工智慧, 趨勢

從 DeepMind到 OpenAI:科技巨頭競逐 AI 製藥,形塑新經濟超級週期

AI 啟動的不只是技術應用變革,而是涵括人類經濟生活每個層面的宏觀改變。國際知名未來學家 Amy Webb 提出「超級經濟週期」(supercycle) 概念,她指出,透過多項科技的整合和互相作用,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社會和文化。其中最重要的三項動力,來自於 AI、生物科技,以及由半導體、感測器連結構成的網絡。

2025 全球經濟北冷南熱 台灣內穩外溫軟體產業新機遇
總體經濟, 策略觀點, 觀點

2025 全球經濟北冷南熱 台灣內穩外溫軟體產業新機遇

2024 年全球有七十多個國家進行重要選舉,俄烏戰爭未歇、加薩走廊衝突頻仍。政經環境不安之餘,AI 競賽也沒有慢下腳步,大量的資金、算力投入形同另一場軍備競賽。那麼進入 2025 年之後,全球政經環境將可能有哪些變化,對於台灣資通訊產業又可帶來哪些新機遇?

溫怡玲:企業的管理與治理將產生巨變,特別是風險
AI EXPO, 策略觀點, 觀點

溫怡玲:企業的管理與治理將產生巨變,特別是風險

AIEXPO 第一天最後一場演講,邀請到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執行長溫怡玲分享台灣產業 AI 化的現況,「AI 到底能為我們解決什麼?」當然,不是每一間企業都必須要用 AI,換個角度來想,若現在我們手上有一個這麼快速且強大的工具,在需要非常快速的達成企業轉型目標時,必須再多想想,AI 是必須的嗎?

  • 陳書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