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大型語言模型的落地與 Edge AI 的崛起 雲端與邊緣運算是互相替代,或者勢必整合?邊緣運算從幾年前的 AIoT 就一直是大家討論的話題,但從概念到真正落地有多大的距離?需要克服哪些困難?而最關鍵的問題恐怕是,需求什麼時候會出現?軟硬體升級成本與效益之間如何拿捏?應用的情境是否足夠多元?都在本期電子報與你共同討論。
訂閱電子報 你的企業還在編預算、買系統嗎?生成式 AI 該如何啟動數位轉型 技術愈來愈快、模型愈來愈大、應用愈來愈多元,是 AI 發展的現況與必然趨勢,同時也正在衝擊傳統的企業經營與商業競爭樣貌,並形成對於法規的重大挑戰。與你分享本週電子報的精彩內容,共同思考 AI 將如何塑造我們的未來。
訂閱電子報 AI EXPO 2024 特輯:GenAI 帶來典範轉移,產業、社會如何跟上? 每年的「不知講堂」有最新技術及產品服務介紹,更是許多不同領域思考交流與對話的重要舞台。例如微軟亞洲研究院前任副院長、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常務董事張益肇博士,從全球觀點檢視生成式 AI 將如何帶動軟體發展,以及應用於不同產業的重大進展。台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范書愷博士則從社會學觀點,討論 AI 帶動商業典範轉移之後,如何重新界定職能與人才。
訂閱電子報 創新教育體驗與新時代 AI 素養建立 AI 會取代人的工作、成為人類威脅?或是人能夠透過 AI 協作,探索更多新知識與新方法,讓未來的生活朝著我們所想要的方向發展?我相信兩者都可能,而答案取決於我們的選擇。與你分享本週電子報,也祝一切平安。
訂閱電子報 當藝術遇上 AI ,樂團如何和 AI 共創最佳體驗? 上個月在台北有一場由 AI 新創與室內樂團共創的演奏會,發表由 AI 創作、真人演奏的《臺灣組曲》,這樣的協作模式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對人、藝術與AI 之間的關係,引發了相當多思索與討論。本期電子報也特別專訪參與企劃及演奏的音樂家們,從多種角度分享這次獨特的經驗。
訂閱電子報 不只是工具,Z 世代用 AI 實踐夢想,展現社會關懷 「AI 不會取代你,但會用 AI 的人將取代你」,這句話大概是這兩年大家最熟悉的金句之一。但是,什麼樣的人可以稱為「會用 AI 的人」?
訂閱電子報 半導體新賽局開打,國際八強崛起與臺灣的不對稱關鍵優勢 今年 3 月底,《日經新聞》推出《沸騰AI:美國寡占的未來》專題,開宗明義點出,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出現不只影響產業與經濟的變革,更會改變不同國家的權力平衡。透過各項數據的分析,日本看到了人工智慧技術將由美國主導,並會影響國家利益與安全。
訂閱電子報 生成式 AI 將帶來產業變革嗎?「時間」是最大挑戰 面對AI衝擊,社會上有許多聲音要求教育必須立刻改變。但是更深一層思考,改變,究竟要改變什麼?改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還是改108課綱?該由誰來改?教育部、校長、老師還是家長跟小朋友?或者該改的是對於人才、成功與成就的刻板印象?推動翻轉教育多年的葉丙成老師從他的經驗出發,提供相當具體的觀察與建議,本週電子報與各位分享。
訂閱電子報 生成式 AI 紅了一年多,台灣企業受到哪些影響? 疫情之後、在 ChatGPT 掀走江湖 AI 浪潮之前,相隔三年後,我們進行了 2022 年的產業 AI 化大調查。這次樣本擴大到台灣一般企業,於是,調查結果呈現出,真正在日常營運中應用 AI 的企業比例只有三成,但有高達七成企業可能聽過 AI、或許想著手進行研究,但還沒有採取具體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