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好:
一路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長大,很容易習慣於「循序漸進就能找到標準答案」的學習路徑。所以,上過 AI 課程、拿到認證,就等同於「AI 人才」;數位轉型的重點是電腦技術,佈署好資訊系統、有戰情室隨時看到各種營運數據變化,數位轉型也就算是大功告成。
不過,這兩年雖然 AI 課程蔚為風潮,但企業仍然苦於找不到有價值的 AI 方案;雖然資訊系統佈建翻新,然而新系統似乎跟企業想要創造的新價值,還有相當遠的距離,而且甚至不知道究竟有多遠。
回過頭看,循序漸進就能找到標準答案嗎?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說過,AI 是改變我們所做一切事情的執行環境。如果此話不假,當所有環境都改變了,怎麼可能再循著舊路徑、老方法走到目的地呢?
我們都知道 AI 影響所及,將產生巨大的結構轉變,因此希望儘快找到解決方法。但無論數位轉型或 AI 導入都不是單純的線性過程,當中需要不斷試誤、調整和適應,隨時準備調整策略將成為企業常態。因此,這絕不只是技術應用問題,還牽涉到組織結構、流程和市場定位的改變。
更重要的是,由於組織系統存在於物理世界,自有其慣性,任何轉變都不可能是自然發生的,也必然會引發不同性質、程度的阻力。而這些往往卻不是在課堂上或書本上能夠學到的經驗知識,本週電子報特別與你分享。
面對這個問題,阿瑪拉定律(Amara’s Law)提供了一個讓我們冷靜思考的基準點,「人們總是高估一項科技所帶來的短期效果,卻又低估它所造成的長期影響。」反之亦然,媒體與媒體工作者不太可能在短期內被取代,但是否能夠長期以目前的狀態存在?恐怕也不見得。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溫怡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