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人物訪談, 趨勢, 人工智慧 李開復專訪(上):20年後的AI新世界,哪些技術即將成真? 繼《人工智慧來了》與《AI新世界》之後,全球AI趨勢大師李開復在2021年8月推出第三本與人工智慧主題相關的書《AI 2041:預見10個未來新世界》。從2017年出版第一本書開始,橫跨五年,正好是全球人工智慧風起雲湧的時刻;再加上2018年開始的美中貿易戰、科技戰,以及2020年初席捲全球,至今仍看不到盡頭的新冠疫情。
專欄, 精選書單, 趨勢, 人工智慧 預見20年後的世界:AI 2041 無接觸戀愛時代來臨? 過去五年裡,AI不僅在圍棋、撲克、電競遊戲Dota2等比賽中,擊敗了人類世界的冠軍;甚至在諸多領域都有令人驚豔的應用成果。例如,在法律領域可以協助裁決;在醫療領域可以用於肺癌診斷;在物流、農業以及軍事領域,基於AI的無人機,也將徹底顛覆原有的運輸模式;聊天機器人及自動駕駛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應用。
趨勢, 人工智慧 坎坷的東奧 為何成產業矚目的 5G 練兵場? 如果不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京會是全球第一個三度舉辦奧運的城市。1964 年,日本正準備從戰爭的陰霾中重新站起來,那年的奧運會,日本以當時最新的子彈型列車等創新技術驚豔全世界。半個世紀後的日本,歷經經濟衰退,全球優勢不在,迫切希望藉著 2020 年東京奧運這個壓箱寶再次向各國證明實力。
趨勢, 人工智慧 越過疫情限制,與AI 音樂家來場超嗨演唱會 AI結合音樂創作的應用,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但來自舊金山的音樂Authentic Artists 所開發的線上視聽平台卻玩出新花樣。除了能及時以 AI 生成音樂外,還兼具互動娛樂性,更獲得知名歌手投資,開創了虛擬音樂娛樂的新模式。台灣新創在AI音樂也有所發展,能否借鏡這個模式呢?
專欄, NExT Forum, 趨勢, 人工智慧 疫情下的遠距醫療如何發展? 馬惠明:產業共生讓資源有效運用 嚴峻的疫情下,為了降低就醫民眾的感染風險,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將全面推動遠距醫療,鬆綁相關法規。但早在疫情蔓延前,台大雲林分院便已聯合周圍醫院、診所、長照中心和ICT業者,發展出遠距眼科、傷口照護和兒童心臟病篩檢等遠距醫療服務。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馬惠明透過四個解決方案,說明如何結合資通訊科技與創新服務,如何提升偏鄉醫療品質,並建立整合多元的醫療生態系。
專欄, NExT Forum, 趨勢, 人工智慧 陳炳宇:先了解使用者,才能幫助他們善用 AI 工具 人工智慧的出現,希望機器可以擁有類似人類的思考模式,最終幫助人類有更美好的願景跟更好的未來。要如何善用 AI?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臺大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執行長陳炳宇認為, 首先要了解使用者的習慣與特性,提升人機互動體驗,打造以人為中心的 AI 工具,才能讓 AI 發揮最大效用。
觀點, 人物訪談, 趨勢, 人工智慧 蔡炎龍:人工智慧最難是問出好問題,專家的決策能力更重要 「人類一直希望可以做出哆啦A夢,一個可以像人一樣思考的機器人。」但是,目前的技術距離這個目標還很遠,而人類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包括制定出好的決策。政治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蔡炎龍說,想要運用人工智慧幫忙解決問題,最重要的就是問出好問題,就像是函數一樣,輸入與輸出值的設計才是關鍵。但要如何問出好問題?考驗的不僅是團隊成員的專業能力,還有溝通及收斂問題的能力。
人工智慧 簡立峰:從領導力、人才、硬體與投資看未來AI 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Appier獨立董事簡立峰長期關注全球AI科技發展趨勢,並且是協助台灣新創出海的重要推手,當全球面臨新冠病毒的威脅、中美貿易白熱化,AI未來發展的趨勢如何?台灣新創團隊該何去何從,將面臨什麼挑戰?
人工智慧 【NExT Forum】:人工智慧與新世代通訊論壇 精彩分享 疫情雖仍嚴峻,但全球產業研發的腳步並未停下,反趁此機會集中資源、專注前瞻布局,特別是5G或下一代的6G、AI,如何結合各種軟硬體應用進而帶動產業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