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 數位轉型 數位轉型觀點 #2 應變還是變革?後疫情時代企業該深思的戰略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說過:「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危機怎麼可能好?因為當中往往藏著絕佳的轉機。晚了一年多才在台灣爆發的疫情,雖然造成社會恐慌以及經濟發展頓挫,卻也是推動數位轉型的最佳助力。
趨勢, 數位轉型 轉型不茫然 AI 加速營助力企業扎穩馬步 新冠疫情之下,企業正在面臨「不轉型就等死」的壓力,而且這股力道前所未有。尤其許多傳統中小企業都在苦撐,撐不過去的關門大吉,存活下來的勢必要有新的模式與樣貌。
趨勢, 數位轉型 2021 上半年台灣 AI 生態系地圖,企業與新創的共舞 2021 H1 台灣 AI 生態系地圖公布了 ,這次和以往有所不同的是,新創分類為更真實反映台灣最新的 AI 產業樣貌,將新創公司拆分成兩部分:特定產業應用、跨產業技術。同時,也注意到 2021 上半年幾個值得注意的趨勢。
趨勢, 數位轉型, 觀點, 人物訪談 產業停滯20年如何突圍? 黃日燦:改變經營者思惟,是最大挑戰 綜觀台灣近二十年來的產業發展,伴隨內部環境改變及外在挑戰益發嚴峻,產業的發展速度逐漸趨緩近乎停滯,產業轉型雖早成為企業琅琅上口的熱門名詞,但實際上成功的案例並不多。
趨勢, 人工智慧 越過疫情限制,與AI 音樂家來場超嗨演唱會 AI結合音樂創作的應用,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但來自舊金山的音樂Authentic Artists 所開發的線上視聽平台卻玩出新花樣。除了能及時以 AI 生成音樂外,還兼具互動娛樂性,更獲得知名歌手投資,開創了虛擬音樂娛樂的新模式。台灣新創在AI音樂也有所發展,能否借鏡這個模式呢?
專欄, NExT Forum, 趨勢, 人工智慧 疫情下的遠距醫療如何發展? 馬惠明:產業共生讓資源有效運用 嚴峻的疫情下,為了降低就醫民眾的感染風險,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將全面推動遠距醫療,鬆綁相關法規。但早在疫情蔓延前,台大雲林分院便已聯合周圍醫院、診所、長照中心和ICT業者,發展出遠距眼科、傷口照護和兒童心臟病篩檢等遠距醫療服務。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馬惠明透過四個解決方案,說明如何結合資通訊科技與創新服務,如何提升偏鄉醫療品質,並建立整合多元的醫療生態系。
專欄, NExT Forum, 趨勢, 人工智慧 陳炳宇:先了解使用者,才能幫助他們善用 AI 工具 人工智慧的出現,希望機器可以擁有類似人類的思考模式,最終幫助人類有更美好的願景跟更好的未來。要如何善用 AI?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臺大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執行長陳炳宇認為, 首先要了解使用者的習慣與特性,提升人機互動體驗,打造以人為中心的 AI 工具,才能讓 AI 發揮最大效用。
觀點, 精選書單, 趨勢, 數位轉型 收入、淨利、成長率、利潤率誰是關鍵業績指標?向亞馬遜學習數據策略 在數位化的時代潮流下,許多企業都有數據指標,懂得即時追蹤、考量分析,但是大部分的企業家及高階主管卻無法從這些數據中,找到更多的資訊。在亞馬遜有一句名言:「凡事要有數據支撐。」在這方面,亞馬遜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陳來助, 數位轉型, 趨勢 數位轉型觀點 #1 面對疫情危機,企業如何解決遠慮與近憂?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說2021年5月中這一波又急又快的疫情是台灣產業的近憂,那麼全世界面對「零碳排」的重視,將成為下一波台灣產業必須面對的競爭力挑戰。但無論是遠慮或近憂,都確定了一件事:過往企業的工作或決策模式都不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