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訪談, 產業案例, 觀點 博訊生技秘心吾 跨域打造再生醫療新生態系 全球再生醫療市場預估在2050年將達3800億美元,成立僅十年的博訊生技鎖定自動化細胞製備CDMO (委託開發製造)及代工服務,結合AI與AR技術,不僅吸引半導體大咖投資,更有多家國內外創投興致勃勃想投入。最近博訊更與多家相關企業聯手串接再生醫療供應鏈成型, 期待促成生技創新生態圈成形,以細胞製備CDMO突圍歐美日,領先幹細胞新應用戰役。
人物訪談, 觀點 詹婷怡:連結各界夥伴與資源,善用 AI 工具發揮更大效益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6日公告第三屆董事名單,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前主委詹婷怡接任董事長。詹婷怡認為,AI應該要與其他產業銜接,藉由AI應用在內的數位化工具,打破不同產業間的界線與弭平落差。
人物訪談, 觀點 真假難以區分的 AI 時代,法律人的新難題 AI 技術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包括真假訊息難辨,更衍伸出許多道德與倫理議題。可以看到世界各國開始提出各項倫理準則與白皮書,但從法律的觀點來看,除了創新與監管的糾結,還有許多亟待討論的方向。
人物訪談, 觀點 當生成式 AI 已可完成多數工作,企業需重視哪些風險? 隨著人工智慧的技術與應用日漸普及,許多企業也開始將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加入工作流程或產品中,以推動洞察、自動化和創新。對企業而言,現今使用 AI ,考慮的可能不只是成本或投資問題,而是風險。
人物訪談, 觀點 蘇文鈺:所有技術革新,都會擴大城鄉差距,但我們只能盡力去做 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蘇文鈺自 2013 年起推動「Program the World」計畫,帶著學生到偏鄉地區教導孩子寫程式,期望賦予偏鄉孩童具有資訊科技的技能及能力,藉以提供偏鄉與弱勢學童更多受教的資源與機會。2016 年,「Program the World」正式登記為「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PTWA),啟動開源教材教案開發與社群計畫,蘇文鈺希望不僅幫助偏鄉地區,也能讓全台灣的學生都共享其教學資源。
人力資源, 精選書單, 觀點 AI 時代如何找到對的人才? 人才招募是執行長和高階主管最頭痛的問題,尤其在全球化與科技發展下,世界變化快速、企業競爭更加激烈,當ChatGPT顛覆我們對未來工作的想像,「人才」的定義已經被徹底改寫!
精選書單, 觀點 超越AI的思考架構:你相信機器?還是相信暴民? 面對日常生活一連串的問題,我們總會利用一套思考架構,先分析局勢,再做出決策。由於不同的思考架構會導出不同的結論,連帶影響決策的品質,所以選擇適合的思考架構就是成敗的關鍵。
人物訪談, 觀點 當「文科生」走入 AI 領域,學習熱忱很重要 不同於傳統教育所培養的單一專長人才,跨領域人才是近年來受到產業青睞的工作者。不只是有廣泛學習的經驗,跨域人才可以結合不同技能,根據不同的組織任務、問題情境,調整解決問題的工具。
精選書單, 觀點 以知識做為燃料,激發不受限的創造力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數位內容學程專任副教授陳宜秀,在校開設「設計思考與人工智慧」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他觀察到,如何應用科技來解決問題,「問一個好問題」與「破框的想像力」是兩個重要的關鍵能力。以下是《AI如何重塑教育》一書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