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M, 觀點 權威醫學期刊研究:大型語言模型幾乎都有認知障礙 從2010年第三波人工智慧(AI)發展開始,醫學領域上的應用就是各大科技公司積極投入的戰場。例如早在2016年,Google就使用深度學習技術,從視網膜眼底圖像中,辨識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準確率與專業醫師不相上下;隔年並在印度眼科醫院試行,準確度超過醫生。從那時候開始就有許多人很好奇:AI真的能取代醫生嗎?
新聞稿, 飛行車, 新創, 產業案例, 觀點 AIF 攜手 Bellwether 發表飛行車 ,AI 啟動低空經濟未來 低空經濟正成為全球產業焦點,AI 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日前攜手全球飛行車領導品牌 、台灣新創 Bellwether 共同主辦「AI 啟動低空經濟,引領未來出行革命」論壇。除了探討 AI 在低空經濟中的應用與發展,Bellwether 也同時展現三代飛行車,揭示飛行車的前瞻技術成果,以及 AI 與無人機技術如何整合,驅動低空經濟的產業化進程。
電動車, 新創, 觀點 CES 2025 觀察: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台灣產業迎接新機遇 自 2025 年開年以來,全球電動車便迎來眾多變局。美國總統川普近期簽署一系列貿易政策,計劃重新審查中國製電動車的關稅,並可能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電動車與關鍵零組件課徵更高額的關稅。此外,美國政府還考慮進一步收緊對中國車用晶片與 AI 算法的出口管制,試圖限制中國車廠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台灣半導體產業AI化調查, 產業案例, 觀點,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迎接 AI 世代 與全球產業共創新篇章 我經常與來自各國的外交官及產業代表交流,每當談到各國在科技與經濟上的發展時,台灣半導體幾乎總是話題的焦點。他們常說:「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無疑是世界推動科技應用的引擎。」這不僅是對台灣的肯定,更凸顯了我們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肩負的創新與合作責任。
產業案例, 觀點 跨年晚會舞台工安悲劇,AI 能否成為未來的安全守護者? 2025年台北跨年晚會舞台搭建過程中,發生了一起令人遺憾的重大工安意外。一名工人在搭建舞台時不慎從15公尺高處墜落,不幸身亡。事後,台北市勞動檢查處依法對承包商與下包商進行裁罰,並釐清事故責任。這場悲劇再次突顯了台灣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漏洞與挑戰,也不禁讓人思考,在工地管理日益複雜的今日,AI 技術是否能成為降低事故風險、保護工人安全的重要工具?實務上面臨的挑戰又是什麼呢?
產業案例, 觀點 從洛杉磯大火,看 AI 在災害應變中的運用 2025 年初,洛杉磯一場野火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隨著 AI 技術快速發展,從衛星監測到即時預警,AI 已被廣泛應用於災害應變。當災難發生,AI 是否能真正發揮作用?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台灣半導體產業AI化調查, 數位轉型, 觀點 台大客座教授楊光磊:「賣鏟子」也能靠 AI 達成倍數成長 解讀《2024年半導體產業AI化大調查》結果,國立台灣大學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客座教授、台積電前研發處長楊光磊表示,以量化調查結果而言,雖然跟外界對於半導體產業的想像或許有落差,但實際上與真實情況相當類似,並不令人意外。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觀點, 台灣半導體產業AI化調查 聯發科技梁伯嵩:半導體的競爭對手來自全世界,導入 AI 以提升競爭力 AI 的興起,是半導體集結數十年進展,在IC運算力、AI演算法與大數據等能力匯集後,所爆發的最新趨勢,不但將半導體與資訊應用,提高到更高的智慧層次,更回頭來影響到整體半導體產業。「你可以說整個IC半導體產業 ,就此跳上了紅皇后的快速跑道,」聯發科技前瞻技術平台資深處長梁伯嵩說,因為 AI 應用突然爆發,使得賽道跟著加速,所有半導體業者都需要全力奔馳,才能在這個世界級的競爭中不落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