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排行】工程師最愛看的 AI 技術文章 TOP10
本週電子報在連假最後一天送到各位手上,我們首度推出精華限定版,集結2022年1到8月底最受歡迎的10篇AI技術文章,非常適合工程師們複習最近重要的技術。
歡迎訂閱我們
本週電子報在連假最後一天送到各位手上,我們首度推出精華限定版,集結2022年1到8月底最受歡迎的10篇AI技術文章,非常適合工程師們複習最近重要的技術。
AI、半導體與能源,將牽動全球經濟發展命脈,也構成難以預測的複雜系統。本期電子報與大家分享鴻海研究院對於未來半導體發展的看法,以及水資源對於產業的衝擊與可能解決方案。
2018年初成立,從早期的標準AI課程到目前的客製化企業賦能專案,AIF一直以「推動產業AI化」為使命,也全程觀察到這幾年企業導入AI的轉變。 這兩年,No-Code /Low-Code AI一直是許多人關注的重點。對於人力不足或資訊科技人才難尋的產業而言,如果能夠有方便上手甚至即插即用的AI軟體服務,的確可以大幅加快數位轉型的速度與幅度。同時也已經有幾家表現相當傑出的新創以No-Code /Low-Code AI受到市場關注。
人才培育,是一件急不來的事。 2018年初開始投入企業人才培訓工作,常有機會跟企業最高主管或人資主管請益,當時最喜歡問的問題是:「你們召募員工時會做哪些測驗?」「這些測驗的內容是哪一年擬的?」「測驗結果真的符合你們對於人才的期待嗎?有評估方法嗎?」
以資料科學來描述問題、進一步透過AI嘗試找出解方,牽涉的從來都不只是技術,而是如何溝通:透過數據的整理與視覺化與人們溝通、轉譯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促成跨域合作。這些溝通的技巧、程序看似有現成技巧,但要深入問題核心找出解法,通常都要透過傾聽、理解以及願意擴大彼此認知範圍後,才能夠達成雙方共同認可的目標。
什麼樣的生活習慣能夠讓人減緩老化速度?這是大家好奇的地方,也一直是醫療與保險業想要透過AI來預測的重要議題。本期電子報同時也要分享,透過經濟手段來解決環境問題的規範,將會如何影響科技應用並帶動產業改變。變動,是風險也是機會,期待透過每週的報導與你共同了解並掌握趨勢變化的脈絡。
「人才缺乏」是拜訪產業時最常聽到的抱怨。找不到合適員工是常態,好不容易進入公司,又往往發現興趣不合、無法適應工作環境,很快離職;訓練好的人,只要能力尚可,很快被其他企業加薪挖角,於是只好從頭再找新人。
黑天鵝這個詞相信你經常看到,主要是指稀少、難以預測,但會造成極大衝擊的事件,例如,次貸風暴造成的全球金融危機,或者百年一遇的疫情都屬此類。那麼「綠天鵝」呢?這是2021年國際清算銀行(BIS)提出的。國際清算銀行常被稱為「央行中的央行」,他們稱氣候議題是「綠天鵝」,警告將成為衝擊全球經濟穩定的重要風險。
在美國通膨指數創下40年歷史新高點的炎夏,由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 (AIF) 與AppWorks Accelerator、台智雲TWS合作的2022年上半年「台灣 AI 生態系地圖」(Taiwan’s AI Ecosystem Map First Half 2022)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