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 趨勢 ChatGPT熱潮之後,台灣企業競爭力也能順勢而上? 最近AI在社群平台很活躍,朋友圈紛紛曬出各種與ChatGPT靈魂拷問的對話截圖,不論回答得如何(就算答不出來,人家也是會有禮貌的說它只是個模型,還在學習中),都令人對於這個大型語言模型的表現感到不可思議。表面看起來是個升級版的對話機器人,但是它的技術並非橫空出世,早有脈絡可循;只是以如此巨大的資源投入並且快速推出,也令許多AI圈內人為之咋舌。
數位轉型, 趨勢 服務業導入AI 數據先行打造核心競爭力 產業導入人工智慧,2017年後蔚為風潮,其中智慧醫療與智慧製造被視為台灣最有優勢的應用場域。至於為數眾多的服務業,除了金融以及大型連鎖加盟業之外,似乎較無法創造出新的應用模式。不過,星醫美學集團從「醫療服務」角度切入,數據先行,以醫美做為核心業務,結合網路KOL行銷管理系統與實體店面客戶體驗優化系統,發展出獨特經營模式。2022年更積極深化人工智慧技術,期待進一步掌握市場先機。
趨勢, 數位轉型 無程式碼時代來臨,企業準備好了嗎? 根據國際研調公司Gartner預估,2024年全球將有65%的應用程式會藉由Low-Code(低程式碼)平台開發。美商訊能集思事業發展副總裁黃逸華提到,隨著企業對於數據處理、軟體的功能應用期待提高,許多人即使不具備程式專業,但也希望能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而符合這些需求的工具就是低程式碼平台。
趨勢, 數位轉型 ESG新賽局:成為未來永續人才的必備知識 「AI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AI最常跟數位轉型一起被提到;但是,數位轉型不做不會怎樣,那為什麼現在談ESG這麼重要,因為它是一個經濟的標準甚至演變為法規。」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溫怡玲認為,總體經濟環境的轉變將影響技術發展,ESG涵蓋了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大面向,是個要求企業的新指標,而現在台灣談論最多的淨零碳排、碳中和,其實只是其中的一個指標而已。
新創, 數位轉型, 趨勢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溫怡玲:AI沒有完全正確的成功方程式 「別人家的AI永遠不會讓你失望,但為什麼到了我們家卻不是這樣,難道我們的AI真的比較笨嗎?」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溫怡玲說,大部分的問題多半來自企業並不了解AI,甚至不清楚自己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觀點, 數位轉型 從專案到落地的系統規劃關鍵五堂課(一):認識人工智慧跟工人智慧的異同 這幾年,灰犀牛與黑天鵝事件幾乎已成為新常態,許多人將這個充滿變動的時刻稱為「VUCA時代」,充滿變動的環境也讓許多企業在推展商業策略時,無法掌握節奏並快速反應。科技部工業工程與管理學門召集人、北科大工業工程與管理系范書愷教授建議,企業除了要隨時洞察社會外,更要善用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將挑戰轉變為機會。
ESG新賽局, 數位轉型, 趨勢 從數位化到ESG雙軸轉型 ,台中精機如何加入零碳生產鏈 2023年歐盟試徵碳邊境税在即,第一波鎖定鋼鐵、水泥、鋁、化肥、電力等五大產業,這些產品進入歐盟需申報碳含量,2026年開始繳交CBAM碳稅。台灣工具機領導大廠台中精機雖不在明年的首波產業名單中,卻早已推動數位化與ESG的雙軸轉型,並導入各種智慧化與綠化廠房的措施。
ESG新賽局, 新創, 數位轉型, 趨勢 解決水資源最佳策略 企業得善用AI找水 台灣近兩年飽受「缺水」所苦,2021年的旱災迫使各地出現限水、停耕、歇業等情況;今年再因降雨不如預期而水情告急。水資源不僅是氣候永續的議題,更是企業經營的重大挑戰,在可預期的未來,台灣重要的電子產業和紡織染整、石化、石油業等勢必將面臨節水和降低水成本的問題。
ESG新賽局, 新創, 數位轉型, 趨勢 No-Code平台降低導入AI門檻,讓供應鏈適應新遊戲規則 身處國際重要產業供應鏈上,台灣在各方面發展均已成熟,然而,面對ESG即將帶來的產業轉型變革,企業若要更換硬體設備,將是很大的成本、資產的支出;透過新創團隊所提供的AI軟體服務協助企業優化製程,不只增進產能,更能協助企業落實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