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訪談

此標籤共有 69 篇文章

蘇文鈺:所有技術革新,都會擴大城鄉差距,但我們只能盡力去做
人物訪談, 觀點

蘇文鈺:所有技術革新,都會擴大城鄉差距,但我們只能盡力去做

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蘇文鈺自 2013 年起推動「Program the World」計畫,帶著學生到偏鄉地區教導孩子寫程式,期望賦予偏鄉孩童具有資訊科技的技能及能力,藉以提供偏鄉與弱勢學童更多受教的資源與機會。2016 年,「Program the World」正式登記為「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PTWA),啟動開源教材教案開發與社群計畫,蘇文鈺希望不僅幫助偏鄉地區,也能讓全台灣的學生都共享其教學資源。

  • 楊育青
張益肇:AIGC 帶來更好的使用者體驗與更多社會影響
人物訪談, 觀點

張益肇:AIGC 帶來更好的使用者體驗與更多社會影響

2020年,時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的張益肇便指出,「用人工智慧幫助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是極大機會,而耕耘客戶、激勵員工、運營優化、產品轉型是重要的四大區塊。」兩年後,張益肇離開任職多年的微軟,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技術與風險總監,投入人工智慧與腦部健康應用的軟體開發研究。面對AIGC 的出現與大量應用,他認為,將讓使用者的體驗變得更好,也讓企業能做的事情變得更多。

  • 楊育青
產業AI化必須往前走 ChatGPT只是亂流
人物訪談, 觀點

產業AI化必須往前走 ChatGPT只是亂流

人工智慧自 2017 年在台灣蔚為風潮,當時許多企業都在討論:「AI 可以怎麼應用在企業?白領工作者會不會被 AI 取代?」時至 2023 年,ChatGPT 的出現再次引發熱烈討論,不禁令人好奇,這些「ChatGPT們」的熱潮會持續多久?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觀察,2017 年與 2023 年企業對於 AI 的問題基本毫無兩樣,此外,從《2022 產業AI化大調查》結果也發現,經過了四、五年,仍然只有不到三成的企業開始導入AI,究竟目前台灣產業AI化所面臨的關卡是什麼?

  • 陳梓元
林之晨:最動盪卻是最好的時刻,新的王者即將出現
新創, 人物訪談, 觀點

林之晨:最動盪卻是最好的時刻,新的王者即將出現

自2010年人工智慧技術出現重大突破後,產學界便開始注意相關到這股趨勢並陸續投入資源,台灣AI新創團隊則在2015年後如雨後春筍般增加。然而,近來許多投資公司皆示警,目前新創將迎來寒冬,但台灣大哥大總經理、AppWorks創始合夥人,同時也是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董事林之晨認為,目前對於台灣新創企業正是大好的時機,也提醒到需關注三股最大的力量:人工智慧、區塊鏈以及東南亞市場。

  • 楊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