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業 AI 化大調查發布:超過半數企業已使用生成式 AI,且企業 AI 化指數差異逐步加大 ➤➤ 點我看摘要報告內容
2024 台灣 AI 新創地圖發布!點我看地圖名單
聯邦學習是什麼?近來備受討論的機器學習技術介紹
觀點, 精選書單

聯邦學習是什麼?近來備受討論的機器學習技術介紹

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帶來了更多便利的應用,對於人類的影響也越來越多。隨著資安及隱私議題逐漸受到重視,聯邦學習是近來提到隱私保護時,備受討論與關注的機器學習技術,但具體實踐方式,包括理論知識仍在不斷的完善與豐富中,加上相關應用時,新的挑戰與解決方案也會陸續產生,例如資料共用的過程中,資料所有權的確認、資料權利邊界劃分、權益分配規則不清晰,以及資料安全沒有保障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 AIF Editor
從被動使用者轉為主動規劃者 人文學科面對科技的改變
人物訪談, 觀點

從被動使用者轉為主動規劃者 人文學科面對科技的改變

隨著人工智慧在各個領域都有突破性的表現,向來被視為無法被取代的人文與藝術領域,也逐步感受到威脅,尤其近年來,從翻譯、寫作到繪畫都可以看到人工智慧的新可能,科技的快速發展可能對人文學科帶來哪些影響與改變?數位與人文的跨領域對話又該如何開始?

  • 楊育青
實事求是,做能落地的NLP應用
技術, 實作解析

實事求是,做能落地的NLP應用

「自然語言處理」又稱為 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為近年來十分熱門且挑戰性十足的研究領域,針對不同的任務類型,我們會選擇不一樣的解法以達到最佳表現成效。舉例來說,目前的 DL 模型擅長解決類似選擇題的分類問題 (Grouping Problem),提供兩篇新聞,讓模型判斷這兩篇文章是否相似、同一類型與否。但如果要讓它判斷兩個句子是否有前後文的邏輯因果關係,或是不同語句的語意是否相同,對 DL 模型而言是困難的。

  • AIF Editor
跨出舒適圈 讓AI成為各領域的應用工具
觀點, 人物訪談

跨出舒適圈 讓AI成為各領域的應用工具

隨著人工智慧在各個產業逐步落地,帶動企業的人才需求,除了超會寫程式的工程師,企業更需要能把數據轉為關鍵營運決策的人才。根據線上學習網站Coursera,日前公布的2022年全球技能報告指出,由於數位轉型、通貨膨脹和全球不穩定性等因素,有越來越的學習者選擇學習數位技能和軟實力技能,以因應未來新經濟需求,在在顯示跨域趨勢不可擋。

  • 楊育青
全球最大半導體通路公司轉型路:不斷試錯,建構企業的數據文化
觀點, 產業案例

全球最大半導體通路公司轉型路:不斷試錯,建構企業的數據文化

進入大數據時代,許多人都認同資料是創新重要的原物料,但並非每個企業都能建立數據文化。全球第一、亞太區最大半導體零件通路商大聯大投資控股公司自2015年開始邁開數位轉型的步伐,從內部數位化、上雲端開始佈局,發展出獨特的Laas(Logistic as a Service)商業模式,並且持續建構商業流、資訊流、資金流等服務,邁向平台化發展。

全球大數據專家麥爾荀柏格:資料並非AI時代的石油
趨勢, 人工智慧, 資料科學

全球大數據專家麥爾荀柏格:資料並非AI時代的石油

對於人工智慧發展略有概念的人或許都曾聽過,在2016、2017年時產業界經常將資料比喻為「新時代的石油」,但在全球知名大數據專家麥爾荀柏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與知名科技新聞記者蘭姆格(Thomas Ramge)合寫的《資料煉金術》書中直言,這樣的比喻是不對的,因為在數位經濟中,價值創造的方式跟過去完全不同,而也正因為這種不算正確的類比,使得很多傳統企業的數位轉型往往以失敗收場。

  • 溫怡玲
    溫怡玲

專題精選

知勢電子報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