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此標籤共有 439 篇文章

胡筱薇:生成式 AI 不只是工具,而是日常
人才培育, AI Junior Award, 觀點, 人物訪談

胡筱薇:生成式 AI 不只是工具,而是日常

生成式 AI 引發全球熱潮一年多來,除了產業界關注未來的應用與風險之外,許多大專院校老師也很擔心學生使用 AI 代寫報告,不僅無法鑑別實力與學習成效,更擔心學生失去邏輯訓練與思考組織的能力。但使用生成式AI一定會對人才培育與能力培養造成傷害?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連續三年舉辦 AI Junior Award,今年更以生成式 AI 為題,邀請全台大專院校學生將社會關懷與創意轉換為可執行的 AI 解決方案。過程中,發現 Z 世代(指 1996-2009 年出生的年輕人)學生在工具的運用與投入程度已超乎想像。

  • 楊育青
AI 浪潮攪動半導體產業,輝達、三星如何因應?台灣還有優勢嗎?
精選書單, 觀點

AI 浪潮攪動半導體產業,輝達、三星如何因應?台灣還有優勢嗎?

從貿易戰到晶片戰,美中對峙已揭示「得半導體得天下」的國家發展戰略;從全球化到去全球化,也預示「新亞洲供應鏈」將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位置。身處在地緣政治角力、區域經濟興起的最前緣,臺灣科技業要如何運用自己的不對稱關鍵優勢,在合縱連橫的國際新局中,找到最有利的生機與商機?

  • AIF Editor
尚未啟動數位化的企業,AI時代如何應對挑戰?
產業案例, 人物訪談, 觀點

尚未啟動數位化的企業,AI時代如何應對挑戰?

生成式AI熱潮席捲全球一年多來,全球科技大廠持續競相投入大量資源,技術研發快速迭代、經營模式推陳出新;但這股熱潮是否會促進企業產生變革?根據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2023台灣產業AI大調查」報告指出,雖有一半以上企業使用過生成式AI工具,但接下來還會進行AI專案的企業僅有三成。

  • 楊育青
AI 將造成教育變革?葉丙成:社會沒有共識下,改變台灣教育仍需要時間
人才培育, 人物訪談, 觀點

AI 將造成教育變革?葉丙成:社會沒有共識下,改變台灣教育仍需要時間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但是,當我們只要輸入問題,AI 就能立刻提供解答時,我們對於老師的期待會是什麼?而老師又該擁有哪些技術或能力呢?當各產業都擔心將受到 AI 浪潮帶來的衝擊,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董事葉丙成認為,AI 要對台灣的教育帶來任何改變或影響仍需要一段時間。

  • 楊育青
AI 可以怎麼用?職場中的應用想像
ChatGPT, 人力資源, 精選書單, 觀點

AI 可以怎麼用?職場中的應用想像

人工智慧無疑是近來最熱門的話題,可以應用的領域更是遍及所有產業。對身處技術行業的專業人士來說,AI 的崛起也代表著現有的工作角色受到或多或少威脅。不過,在AI看似還無法完全取代的此刻,我們都希望可以在工作中尋找更有效率、更創新的方法。至於如何用 AI 為工作加分,誠實說,大部份的人都仍在摸索中。在《AI 職場–智慧浪潮的工作新規則》這本書裡,作者針對不同工作角色,提出了可以運用 AI 改善和簡化工作流程的方法,使得文書處理、項目管理甚至是整個團隊的協作都更加高效。

  • AIF Editor
如果 AI 是答案,那問題是什麼?
人工智慧, 觀點

如果 AI 是答案,那問題是什麼?

「台灣產業AI化大調查」是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每年的重點工作,期望透過長時間的累積,深入描繪台灣產業導入AI的實際樣貌。包括不同產業的現況、與科技發展趨勢的對接、未來關鍵議題的佈局......等,提供企業與政府研擬相關政策時的參考。特別在生成式AI(AIGC)熱潮來襲一年多之後,台灣產業的 AI 應用究竟產生哪些變化?面對什麼樣的挑戰?是本年度調查和過去最大的不同。

  • 溫怡玲
    溫怡玲
葉丙成:AI 時代還當工具人,價值會越來越低
人才培育, 人物訪談, 觀點

葉丙成:AI 時代還當工具人,價值會越來越低

繼 ChatGPT 後,OpenAI 日前再推出 AI 模型 Sora ,僅需輸入文字就能生成影片的技術大幅降低了影片產製門檻,也引發相關產業人員對於 AI 可能取代其專業的擔憂。由於 AI 技術進步速度日益加快,預期將有更多產品推出並對人類社會造成衝擊。面對諸多未知,許多家長也擔憂該讓孩子培養哪些能力,以因應未來的社會?

  • 楊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