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Junior Award, 人才培育, 人物訪談, 觀點 AI 時代下必須知道的人才自我養成術 「躺平」、「內卷」是許多人對於年輕世代的評語,認為現在的學生對於未來茫然沒有目標,下課後只想追劇、滑社群媒體。這可能是部分的事實,「但或許只是他跟你想的不一樣而已,」AI Junior Award評審、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副教授胡筱薇認為,其實不少學生擁有很多想法與創意,重點在於怎麼引導他們,找到熱情與方向。
AI Junior Award, 人才培育, 人物訪談, 觀點 生成式AI加值,如何讓自己成為跨域人才? 不少人對於 AI 有個迷思,認為那是屬於資工、資管的領域,對於其他學科而言,彷彿是另外一個世界。但事實上,可將 AI 視為一個高級的工具,可以應用在不同領域,就算社會科學甚至文化藝術,都應該要懂。
人才培育, 人物訪談, 觀點 向未來提案!學校裡的沙盒,「未來智慧工場」培養學生失敗的經驗 科技變革日新月異、全球政經局勢更是加速變化,對於未來人才的需求及想像早已不同以往。而大學做為人才培育的重要高等教育機構,除了承接大學的社會責任,還肩負橋接產業與學術橋樑的角色,面對新的挑戰,大學又該做出那些改變?
精選書單, 觀點 被低估的人類價值 科技變革蘊藏著極大的潛力,不僅能提升生產力,還能改善地球上數十億人們的生活。但是為什麼世界還是有這麼多貧窮與污染?以大家這兩年最熟悉的AI發展來看,為什麼許多人的憂慮勝過於欣喜?
新創, 產業案例, 觀點 AI 落地實務:大語言模型(LLM)的部署與應用 成立於2015年的滿拓科技,專精於「AI模型微型化」,團隊兼具IC設計與系統整合的能力。滿拓科技行銷長楊育明表示,自從生成式AI襲捲全球之後,許多客戶都有強烈的需求,期待藉此拉大與競爭者的差距。
精選書單, 觀點 史丹佛大學教授李飛飛:AI 是一種責任,也是以人為本的實踐 只要對於近十年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略有所聞的人,一定都聽過史丹佛大學教授李飛飛博士。她是自 2010年 之後這一波 AI 發展歷程中重要的領導者,在 AI 發展處於瓶頸時期,藉著獨到的見解和探索未知的熱情,使得電腦視覺領域產生重大突破。她目前擔任史丹佛大學「以人為本 AI 研究院」院長,深信此刻是我們重新想像 AI 的時候,AI 已經成了一種責任,而且是所有人的責任;AI 也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實踐,不只為科學服務,也必須為人文服務。
ESG新賽局, 總體經濟, 社畜看天下, 觀點 2024 美國大選後美中關係走向,綠色貿易將成主戰場? 2024 年的另一關鍵是美國總統大選,目前兩黨即將應戰的候選人拜登與川普,都曾陸續發動對中國貿易的抵制,但是近期美國政府似乎又有點鬆動?接下來會如何發展?企業又該怎麼針對美國選後貿易政策做準備?孫明德進一步提出下一波貿易戰的主角,在晶片與 AI 陸續設限後,科技戰的後續、下一波世界貿易戰主戰場將落在哪裡?
總體經濟, 社畜看天下, 觀點 2024 經濟瞭望,美中日歐經濟表現大不同 透過總體經濟,經營者能以不同的數據代入情境模擬,掌握對公司營運可能產生的衝擊,並據以擬定企業策略。綜觀今年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表現,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美國與中國這兩大世界消費引擎動能不足的原因並不相同,而歐洲可能走出俄烏戰爭的影響略為好轉;至於日本,則建議別太躁進投資。
總體經濟, ESG新賽局, 社畜看天下, 觀點 全球經濟還在「長新冠」,2024年關鍵指標這樣看 2023年即將邁入尾聲,然而俄烏戰爭戰火未息,以色列與哈瑪斯紛爭又起,面對全球政經環境的混沌,以及年末期間紛紛出爐各種趨勢分析,如何釐清眾說紛紜的底層脈絡?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透過總體經濟的數據以及關鍵指標,讓工作者可以從中找到工作與趨勢的關係,並為企業提供了擬定策略的情境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