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育, AI Junior Award, 觀點, 人物訪談 胡筱薇:生成式 AI 不只是工具,而是日常 生成式 AI 引發全球熱潮一年多來,除了產業界關注未來的應用與風險之外,許多大專院校老師也很擔心學生使用 AI 代寫報告,不僅無法鑑別實力與學習成效,更擔心學生失去邏輯訓練與思考組織的能力。但使用生成式AI一定會對人才培育與能力培養造成傷害?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連續三年舉辦 AI Junior Award,今年更以生成式 AI 為題,邀請全台大專院校學生將社會關懷與創意轉換為可執行的 AI 解決方案。過程中,發現 Z 世代(指 1996-2009 年出生的年輕人)學生在工具的運用與投入程度已超乎想像。
產業案例, 人物訪談, 觀點 尚未啟動數位化的企業,AI時代如何應對挑戰? 生成式AI熱潮席捲全球一年多來,全球科技大廠持續競相投入大量資源,技術研發快速迭代、經營模式推陳出新;但這股熱潮是否會促進企業產生變革?根據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2023台灣產業AI大調查」報告指出,雖有一半以上企業使用過生成式AI工具,但接下來還會進行AI專案的企業僅有三成。
人才培育, 人物訪談, 觀點 AI 將造成教育變革?葉丙成:社會沒有共識下,改變台灣教育仍需要時間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但是,當我們只要輸入問題,AI 就能立刻提供解答時,我們對於老師的期待會是什麼?而老師又該擁有哪些技術或能力呢?當各產業都擔心將受到 AI 浪潮帶來的衝擊,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董事葉丙成認為,AI 要對台灣的教育帶來任何改變或影響仍需要一段時間。
人力資源, 人物訪談, 觀點 AI 潮流下,會計師的能力標準也在轉變? 會計師會被 AI 取代嗎?受數位化與自動化影響,許多會計事務已可利用自動化軟體完成,首當其衝的會計事務所則紛紛投入資源,開發具人工智慧的數位產品或是商業模式上。難道,會計師的工作只剩下簽名負責這件事了嗎?
人才培育, 人物訪談, 觀點 葉丙成:AI 時代還當工具人,價值會越來越低 繼 ChatGPT 後,OpenAI 日前再推出 AI 模型 Sora ,僅需輸入文字就能生成影片的技術大幅降低了影片產製門檻,也引發相關產業人員對於 AI 可能取代其專業的擔憂。由於 AI 技術進步速度日益加快,預期將有更多產品推出並對人類社會造成衝擊。面對諸多未知,許多家長也擔憂該讓孩子培養哪些能力,以因應未來的社會?
人才培育, 人物訪談, 觀點 更快更強的 AI 工具不斷出現,然後呢? 2023 一整年,幾乎所有的科技巨頭都在大型語言模型的戰場廝殺,就連對岸中國大陸也出現超過二百多個大型語言模型。從這些大型語言模型與生成式 AI 所延伸的工具,更是數以千計。這些工具功能看起來十分厲害,好像只要會操作,人人都可以是 AI 高手與人才,但是究竟要拿 AI 工具來做什麼?解決什麼問題?這些看起來基本且重要的思考,似乎很常被遺忘。
ESG新賽局, 人才培育, 人物訪談, 觀點 35年前就啟動的永續人才培育計畫,能為台灣帶來些啟發? 永續浪潮席捲全球,企業亟待專業人才投入,而各大專院校也積極將永續發展議題融入課程設計中。劍橋大學早在1988年即成立永續領導力學院(Cambridge Institute for Sustainability Leadership, CISL) ,特別針對在職企業人員設計永續專業訓練課程,35年來培育數萬成員進入公部門與企業。目前台灣的永續教育正在醞釀,而企業也亟待專業人才投入,從英國以至於歐洲在社會共識的建立,以及永續教育與人才培育的長期努力中,有哪些做法值得台灣學習?
AI Junior Award, 人才培育, 人物訪談, 觀點 AI 時代下必須知道的人才自我養成術 「躺平」、「內卷」是許多人對於年輕世代的評語,認為現在的學生對於未來茫然沒有目標,下課後只想追劇、滑社群媒體。這可能是部分的事實,「但或許只是他跟你想的不一樣而已,」AI Junior Award評審、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副教授胡筱薇認為,其實不少學生擁有很多想法與創意,重點在於怎麼引導他們,找到熱情與方向。
AI Junior Award, 人才培育, 人物訪談, 觀點 生成式AI加值,如何讓自己成為跨域人才? 不少人對於 AI 有個迷思,認為那是屬於資工、資管的領域,對於其他學科而言,彷彿是另外一個世界。但事實上,可將 AI 視為一個高級的工具,可以應用在不同領域,就算社會科學甚至文化藝術,都應該要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