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Language Models, 人工智慧, 趨勢 小語言模型是企業 AI 化的大事? 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個道理在生成式 AI 的應用似乎也有跡可循:前兩年全球追逐更多的參數、更大的模型,但經過這段時間的摸索嘗試之後,許多企業已經發現,相較於像 ChatGPT 這種大型基礎語言模型,小語言模型(SLM, Small Language Models)在特定場景與任務的表現,很可能更符合企業的實際需求。《MIT Technology Review》也將 SLM 列入 2025 年十大突破技術當中,無論在技術應用和實際需求都有跡可循。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觀點 「護國神山群」AI 化的現況與挑戰 在 2020 年世紀疫情之後,半導體幾乎和台灣劃上等號,成為全球產業界目光焦點,也成為台灣大眾琅琅上口的「護國神山」。而 2022 年底出現的生成式AI 為台灣資通訊產業注入強心針,再加上 NVIDIA 黃仁勳的加持,在出口值與金融市場都極為亮眼,也使台灣成為這波 AI 熱潮初期中,少數獲利的天之驕子。
AI Agent, 人工智慧, 趨勢 AI Agent 真的萬能或只是炒作? 分析趨勢與預測來年,是歲首年終必然要做的事。過去大家關注的是景氣與產業變化,但隨著 AI 與數據科學對經濟的影響力愈發擴大,AI 的應用發展與趨勢也成為企業經營者關注的焦點。
總體經濟, 策略觀點, 觀點 2025 全球經濟北冷南熱 台灣內穩外溫軟體產業新機遇 2024 年全球有七十多個國家進行重要選舉,俄烏戰爭未歇、加薩走廊衝突頻仍。政經環境不安之餘,AI 競賽也沒有慢下腳步,大量的資金、算力投入形同另一場軍備競賽。那麼進入 2025 年之後,全球政經環境將可能有哪些變化,對於台灣資通訊產業又可帶來哪些新機遇?
AI準備度, 創新, 策略觀點, 觀點 創新力:只靠 AI 技術無法創造永續新優勢 創新,是大多數人都十分熟悉的字眼,更是很多企業進入 AI 時代積極追求的目標:惟有創新,才能突破既有的框架與限制,才能夠創造新的價值,並持續發展出企業的成長動力。但導入AI就算是創新?創新就能創造企業新的優勢?
產業案例, 策略觀點, 觀點 生成式 AI 是最後一根稻草?藉「流程重塑」發現媒體新價值(下) 與波波黛莉合作的AI內容生成框架,透過生成式 AI 重新塑造了媒體的編輯流程,但只是探索媒體價值的起步,後續還有許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議題。
AI準備度, 策略觀點, 觀點 面對熱切的 AI 期望,台灣準備好迎接新一波產業典範轉移了嗎? 2024 年 5 月,賴清德總統與新內閣正式就任,AI 成為新政策的重要亮點;6月初的台北電腦展 Computex 從 5 月底隨著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來台,就高潮迭起、彷彿提前熱鬧開幕;接著還有多位世界級科技領導人齊聚一堂,共同發表對 AI 未來的想像。因此,台灣這個以半導體聞名的蕞爾小島,成為全球舞台上鎂光燈的焦點。
產業案例, 觀點 生成式 AI 是最後一根稻草?藉「流程重塑」發現媒體新價值(上) 自從網際網路盛行,接著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出現,使得閱聽人使用習慣轉變,媒體主要收入來源廣告也在 Google 以及 Facebook 的瓜分之下,剩下不到兩成且逐年下降中。媒體產業的經營環境原本已極為艱困,而人工智慧的出現,特別是 2022 年底 ChatGPT 襲捲全球後,媒體存在的必要性和媒體工作者的未來,更令許多人感覺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