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人物訪談 張懋中:加大步伐用不同方法,才能發明未來 鴻海研究院與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陽明交通大學等單位在9月9日合辦「NExT Forum:Compound Semiconductor in E-Vehicle」,邀請包括2014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天野浩(Armano Hiroshi)在內等多位產官學界專家與會,共同研商分享如何讓台灣繼續在半導體產業穩居關鍵地位,同時帶動全球相關產業的進步。促成這場論壇背後的靈魂人物就是鴻海研究院諮詢委員、中研院、美國工程學院及美國發明家學院院士、陽明交通大學前校長張懋中博士。
觀點, 人物訪談, 趨勢, 人工智慧 李開復專訪(下):數據濫用、偏見隱憂浮現,法規能解決當前的AI問題嗎? 我們看到許多歐洲國家,都在近期推出AI 標準化的Roadmap或相關規範,對於整個AI技術與產業的發展,又將帶來哪些影響?此外,身為全球知名AI趨勢專家,同時也投資多家AI獨角獸,李開復在出書後接受媒體時最常被問到的往往是AI在產業層面的發展方向。對此,他的觀察與心得又是什麼?
觀點, 人物訪談, 趨勢, 人工智慧 李開復專訪(上):20年後的AI新世界,哪些技術即將成真? 繼《人工智慧來了》與《AI新世界》之後,全球AI趨勢大師李開復在2021年8月推出第三本與人工智慧主題相關的書《AI 2041:預見10個未來新世界》。從2017年出版第一本書開始,橫跨五年,正好是全球人工智慧風起雲湧的時刻;再加上2018年開始的美中貿易戰、科技戰,以及2020年初席捲全球,至今仍看不到盡頭的新冠疫情。
陳來助, 數位轉型, 趨勢 數位轉型觀點 #1 面對疫情危機,企業如何解決遠慮與近憂?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說2021年5月中這一波又急又快的疫情是台灣產業的近憂,那麼全世界面對「零碳排」的重視,將成為下一波台灣產業必須面對的競爭力挑戰。但無論是遠慮或近憂,都確定了一件事:過往企業的工作或決策模式都不再適用。
資訊安全 因應車載資安挑戰!鴻海研究院首屆資通安全論壇登場 由中華民國資訊安全學會與鴻海研究院聯合主辦的「NExT Forum:Cybersecurity Challenges in E-Vehicle」論壇,於三創生活園區登場,聚焦車載資安問題的機遇和挑戰,時逢台灣全力衝刺電動產業之際,鴻海研究院也於論壇提出倡議,成立「新能源(電動)車產業資安聯盟」,提供產官學研界交流平台,建立完善值得信賴的電動車資安系統。
觀點 2021年經濟展望:疫情尚未減緩 企業仍需努力轉型 2020年初開始的新冠疫情,迫使國家、企業和個人都必須正視變動已成為常態的現實。這場疫情的發展完全超乎各國原本的想像,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特別邀請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分享,邁入2021年之後,企業該如何因應疫情所帶來的變動與對大環境的影響,提早進行策略布局。
觀點, 人工智慧, 數位轉型 簡立峰、陳來助多位專家加入董事會,AIF深化推動產業AI化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日前公告新任董事名單,邀請Google台灣區前總經理簡立峰、二代大學創校校長陳來助、前NCC主委詹婷怡,以及佳世達科技副總暨智能方案事業群總經理李昌鴻等多位產業專家加入董事會,深化產官學與跨產業的經驗資源連結
接任鴻海研究院執行長 李維斌:期待成就新典範 2021年第一個上班日,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董事長李維斌博士在鴻海研究院揭牌典禮中表示,發想未來3-7年的新科技發展方向將是工作重點,「以台灣為核心並連結國際,成就新典範。」
數位轉型, 觀點 企業數位轉型關鍵:只要一個人改變就成功了 數位轉型雖是這幾年企業界熱門名詞,但到底應該怎麼做?2020年天下雜誌創新學院、IMD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合作發布台灣與歐洲的第一份數位轉型調查,並邀請大聯大控股執行葉福海與玉山金控董事長黃男州分享做為數位轉型先行者的心路歷程。葉福海指出,企業要數位轉型,「只要一個人變,就成功了」;黃男州則表示,對金融產業而言,在科技徹底重塑金融產業的此刻,唯有快速適應變化才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