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育, 策略觀點, 觀點 員工不願配合導入 AI?三步驟跨出成功第一步 因此,從制度設計開始,就必須注意要滿足三個關鍵需求:首先是延續與員工協作的思維,賦權員工,讓員工能夠積極參與塑造自己的新職能。其次,領導階層也必須重新安排流程、分配任務,為企業增加的價值。最後,將科技變革視為必須持續管理的動力,保持足夠的彈性與應變力。
人才培育, 數位轉型, 策略觀點, 觀點 跨越轉型障礙—組織如何打造「AI時代的學習型文化」? 長期以來,企業習慣用量化指標來評估培訓成效:上了多少小時課、多少員工拿到證照、課程完成率有多高。在AI時代,這些指標正迅速失去意義。
人才培育, 人工智慧, 策略觀點, 觀點 AI 讓人變笨?新時代最需要的三項工作技能 然而,AI 的崛起似乎可能顛覆這個根深柢固的想法。甚至,有人以「白領大屠殺(White-Collar Bloodbath)」來形容,AI 正用前所未有的效率,自動化過去被認為是人類專屬的知識型任務。
資訊安全, 策略觀點, 觀點 AI 導入有「灰色地帶」,企業隱藏風險如何解決? AI 工具雖然提升工作效率,但從另一面來看,同時也產生了新的依賴性與集中風險。企業若將關鍵決策或生產流程過度倚賴特定模型或API供應者,當工具停擺、演算法更新,甚至供應商政策變動時,將造成整體業務中斷的連鎖效應。
人才培育, 策略觀點, 觀點 AI 人才如何定義?影響產業 AI 化成敗的關鍵因素 台灣的AI人才夠嗎?這是從2017年第一波AI熱到現在,一直被各方詢問的問題,也是政府從2024年年中開始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經濟部也在前段時間表示,台灣在2024年就已經培育出4萬名人工智慧人才,對於推動產業AI化應該能夠產生極大的助力。
人工智慧, 趨勢 COMPUTEX 後重要趨勢:AI 基礎設施與生態系整合 2025 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於 5 月 20 日開幕,本屆主軸為「AI NEXT」,再細分為「智慧運算&機器人」、「次世代科技」及「未來移動」三大主題。如同去年一樣,聚集多位科技巨頭 CEO 參加,如 NVIDIA 黃仁勳、Qualcomm的Cristiano Amon、鴻海劉揚偉等人都發表主題演講,成為全球 AI 圈共同關注的焦點。
策略觀點, 觀點 熱鬧活動 是煙火終點或轉化的起點? 與 AI 相關的各種活動這幾年令人目不暇給。技術、應用、商品展售、媒合配對、聯盟組隊;展覽、演講、研討會……或者難以定義究竟是什麼的活動,幾乎每天都有。然而,在熱鬧之餘,似乎不常見到後續的成果效益。
創新, 策略觀點, 觀點 創新不只是追逐技術,營運策略創新才是關鍵 不少企業在這兩年嘗試導入 AI 時,幾乎都會發現,想像與現實之間存在極大的落差:一方面想要儘快導入 AI 成為產業創新領導者,但同時又希望能夠了解,同業通常導入 AI 做什麼用?創新,意味跟其他人走不一樣的路,但又實在不確定怎麼選擇才是正確的,幾乎是企業共同面對的問題。
總體經濟, 川普, 關稅, 策略觀點, 觀點 川普關稅衝擊 AI 硬體與軟體商面對不同挑戰 4 月 3 日台灣清明連假第一天,美國總統川普公布對等關稅,對台灣進口商品課徵 32% 關稅;4 月 10 日,又宣佈全球適用10% 稅率,只對中國開徵 125% 關稅。一週之內,全球產業與金融市場幾番轉折苦不堪言。雖然目前有 90 天緩衝期,但可以確認的是,全球出口美國 10% 關稅低消跑不掉,未來可能變化誰都說不準,「川普」本人就是最大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