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 人物訪談, 觀點 智慧醫療落地整合關鍵:信任與治理 儘管AI在個人化健康、遠距照護等領域已有許多應用,但多數仍未與醫院系統有效整合,導致AI對醫療院所而言仍是成本而非價值。其根本原因在於缺乏一個可信的數據使用框架,讓利害關係人(如醫院、病患)擔憂數據二次利用的合規性、倫理性,以及AI決策的可靠性。
關稅, 中美科技戰, 總體經濟, 觀點 孫明德:台美經濟都靠 AI 撐 貿易摩擦是持久戰 對台灣來說,美國的海外採購,正是帶動台灣這兩年經濟成長的最大動力來源。美國科技巨擘們的AI資本支出,直接轉化為台灣企業的出口訂單。如同報告中指出,驅動這波需求的關鍵硬體,「在台灣製造的NVIDIA GPU」以及「在亞洲製造的高階網路交換器與光收發器」,都是從海外進口到美國的設備主力。
數位轉型, 數位公共建設, 數位黑潮, 策略觀點 川普關稅震撼下 台灣 ISV 業者的數位轉型之路 關稅和匯率的雙重壓力,台灣硬體製造業的黃金時代是否能夠持續、可以持續多久,是必須重新面對盤點的議題。不過,儘管面對來自內外的雙重壓力,台灣軟體產業的突圍之路反而更加清晰。
算力, 總體經濟, 觀點 算力不是萬靈丹?判斷 AI 成敗的經濟學觀點 然而,這些模型對資料的結構性與穩定性有高度要求,只要發生制度變化(如美國的對等關稅)、消費者行為劇變(如疫情期間)、或變數之間的關係改變,預測便可能大幅失準。而AI的大量普及應用,對於經濟、政治,甚至教育、文化層面都將產生大幅翻轉,即將形成經濟預測上的極大挑戰。
人才培育, 策略觀點, 觀點 員工不願配合導入 AI?三步驟跨出成功第一步 因此,從制度設計開始,就必須注意要滿足三個關鍵需求:首先是延續與員工協作的思維,賦權員工,讓員工能夠積極參與塑造自己的新職能。其次,領導階層也必須重新安排流程、分配任務,為企業增加的價值。最後,將科技變革視為必須持續管理的動力,保持足夠的彈性與應變力。
人才培育, 數位轉型, 策略觀點, 觀點 跨越轉型障礙—組織如何打造「AI時代的學習型文化」? 長期以來,企業習慣用量化指標來評估培訓成效:上了多少小時課、多少員工拿到證照、課程完成率有多高。在AI時代,這些指標正迅速失去意義。
人才培育, 人工智慧, 策略觀點, 觀點 AI 讓人變笨?新時代最需要的三項工作技能 然而,AI 的崛起似乎可能顛覆這個根深柢固的想法。甚至,有人以「白領大屠殺(White-Collar Bloodbath)」來形容,AI 正用前所未有的效率,自動化過去被認為是人類專屬的知識型任務。
資訊安全, 策略觀點, 觀點 AI 導入有「灰色地帶」,企業隱藏風險如何解決? AI 工具雖然提升工作效率,但從另一面來看,同時也產生了新的依賴性與集中風險。企業若將關鍵決策或生產流程過度倚賴特定模型或API供應者,當工具停擺、演算法更新,甚至供應商政策變動時,將造成整體業務中斷的連鎖效應。
人才培育, 策略觀點, 觀點 AI 人才如何定義?影響產業 AI 化成敗的關鍵因素 台灣的AI人才夠嗎?這是從2017年第一波AI熱到現在,一直被各方詢問的問題,也是政府從2024年年中開始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經濟部也在前段時間表示,台灣在2024年就已經培育出4萬名人工智慧人才,對於推動產業AI化應該能夠產生極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