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經濟, 川普, 關稅, 策略觀點, 觀點 川普關稅衝擊 AI 硬體與軟體商面對不同挑戰 4 月 3 日台灣清明連假第一天,美國總統川普公布對等關稅,對台灣進口商品課徵 32% 關稅;4 月 10 日,又宣佈全球適用10% 稅率,只對中國開徵 125% 關稅。一週之內,全球產業與金融市場幾番轉折苦不堪言。雖然目前有 90 天緩衝期,但可以確認的是,全球出口美國 10% 關稅低消跑不掉,未來可能變化誰都說不準,「川普」本人就是最大變數。
策略觀點, 創新, 觀點 技術債仍是 AI 落地應用難解的痛點? 技術債彷彿 AI 應用落地揮之不去的陰影,常使得企業在做完深入研究之後,在臨門一腳時仍然退回原點,不敢輕易投資。這並非台灣獨有,而是大部份企業共同面對的問題。
智慧醫療, 人工智慧, 趨勢 從 DeepMind到 OpenAI:科技巨頭競逐 AI 製藥,形塑新經濟超級週期 AI 啟動的不只是技術應用變革,而是涵括人類經濟生活每個層面的宏觀改變。國際知名未來學家 Amy Webb 提出「超級經濟週期」(supercycle) 概念,她指出,透過多項科技的整合和互相作用,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社會和文化。其中最重要的三項動力,來自於 AI、生物科技,以及由半導體、感測器連結構成的網絡。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台灣半導體產業AI化調查, 數位轉型, 觀點 台大客座教授楊光磊:「賣鏟子」也能靠 AI 達成倍數成長 解讀《2024年半導體產業AI化大調查》結果,國立台灣大學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客座教授、台積電前研發處長楊光磊表示,以量化調查結果而言,雖然跟外界對於半導體產業的想像或許有落差,但實際上與真實情況相當類似,並不令人意外。
Small Language Models, 人工智慧, 趨勢 小語言模型是企業 AI 化的大事? 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個道理在生成式 AI 的應用似乎也有跡可循:前兩年全球追逐更多的參數、更大的模型,但經過這段時間的摸索嘗試之後,許多企業已經發現,相較於像 ChatGPT 這種大型基礎語言模型,小語言模型(SLM, Small Language Models)在特定場景與任務的表現,很可能更符合企業的實際需求。《MIT Technology Review》也將 SLM 列入 2025 年十大突破技術當中,無論在技術應用和實際需求都有跡可循。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觀點 「護國神山群」AI 化的現況與挑戰 在 2020 年世紀疫情之後,半導體幾乎和台灣劃上等號,成為全球產業界目光焦點,也成為台灣大眾琅琅上口的「護國神山」。而 2022 年底出現的生成式AI 為台灣資通訊產業注入強心針,再加上 NVIDIA 黃仁勳的加持,在出口值與金融市場都極為亮眼,也使台灣成為這波 AI 熱潮初期中,少數獲利的天之驕子。
AI Agent, 人工智慧, 趨勢 AI Agent 真的萬能或只是炒作? 分析趨勢與預測來年,是歲首年終必然要做的事。過去大家關注的是景氣與產業變化,但隨著 AI 與數據科學對經濟的影響力愈發擴大,AI 的應用發展與趨勢也成為企業經營者關注的焦點。
總體經濟, 策略觀點, 觀點 2025 全球經濟北冷南熱 台灣內穩外溫軟體產業新機遇 2024 年全球有七十多個國家進行重要選舉,俄烏戰爭未歇、加薩走廊衝突頻仍。政經環境不安之餘,AI 競賽也沒有慢下腳步,大量的資金、算力投入形同另一場軍備競賽。那麼進入 2025 年之後,全球政經環境將可能有哪些變化,對於台灣資通訊產業又可帶來哪些新機遇?
AI準備度, 創新, 策略觀點, 觀點 創新力:只靠 AI 技術無法創造永續新優勢 創新,是大多數人都十分熟悉的字眼,更是很多企業進入 AI 時代積極追求的目標:惟有創新,才能突破既有的框架與限制,才能夠創造新的價值,並持續發展出企業的成長動力。但導入AI就算是創新?創新就能創造企業新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