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怡玲
溫怡玲

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IC之音主持人。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曾任職電視、雜誌與網路多家媒體。 積極推動台灣產業AI化,經營科技及經濟知識社群。與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故陳昇瑋執行長合著《人工智慧在台灣: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與台經院孫明德主任合著《孫主任的經濟筆記:景氣預測權威的12堂總經課》。2023年與《親子天下》編輯團隊合著《AI如何重塑教育》。

52 篇文章
從 DeepMind到 OpenAI:科技巨頭競逐 AI 製藥,形塑新經濟超級週期
智慧醫療, 人工智慧, 趨勢

從 DeepMind到 OpenAI:科技巨頭競逐 AI 製藥,形塑新經濟超級週期

AI 啟動的不只是技術應用變革,而是涵括人類經濟生活每個層面的宏觀改變。國際知名未來學家 Amy Webb 提出「超級經濟週期」(supercycle) 概念,她指出,透過多項科技的整合和互相作用,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社會和文化。其中最重要的三項動力,來自於 AI、生物科技,以及由半導體、感測器連結構成的網絡。

台大客座教授楊光磊:「賣鏟子」也能靠 AI 達成倍數成長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台灣半導體產業AI化調查, 數位轉型, 觀點

台大客座教授楊光磊:「賣鏟子」也能靠 AI 達成倍數成長

解讀《2024年半導體產業AI化大調查》結果,國立台灣大學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客座教授、台積電前研發處長楊光磊表示,以量化調查結果而言,雖然跟外界對於半導體產業的想像或許有落差,但實際上與真實情況相當類似,並不令人意外。

  • 溫怡玲
    溫怡玲
小語言模型是企業 AI 化的大事?
Small Language Models, 人工智慧, 趨勢

小語言模型是企業 AI 化的大事?

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個道理在生成式 AI 的應用似乎也有跡可循:前兩年全球追逐更多的參數、更大的模型,但經過這段時間的摸索嘗試之後,許多企業已經發現,相較於像 ChatGPT 這種大型基礎語言模型,小語言模型(SLM, Small Language Models)在特定場景與任務的表現,很可能更符合企業的實際需求。《MIT Technology Review》也將 SLM 列入 2025 年十大突破技術當中,無論在技術應用和實際需求都有跡可循。

  • 溫怡玲
    溫怡玲
「護國神山群」AI 化的現況與挑戰
台灣產業AI化調查, 觀點

「護國神山群」AI 化的現況與挑戰

在 2020 年世紀疫情之後,半導體幾乎和台灣劃上等號,成為全球產業界目光焦點,也成為台灣大眾琅琅上口的「護國神山」。而 2022 年底出現的生成式AI 為台灣資通訊產業注入強心針,再加上 NVIDIA 黃仁勳的加持,在出口值與金融市場都極為亮眼,也使台灣成為這波 AI 熱潮初期中,少數獲利的天之驕子。

  • 溫怡玲
    溫怡玲
2025 全球經濟北冷南熱 台灣內穩外溫軟體產業新機遇
總體經濟, 策略觀點, 觀點

2025 全球經濟北冷南熱 台灣內穩外溫軟體產業新機遇

2024 年全球有七十多個國家進行重要選舉,俄烏戰爭未歇、加薩走廊衝突頻仍。政經環境不安之餘,AI 競賽也沒有慢下腳步,大量的資金、算力投入形同另一場軍備競賽。那麼進入 2025 年之後,全球政經環境將可能有哪些變化,對於台灣資通訊產業又可帶來哪些新機遇?

面對熱切的 AI 期望,台灣準備好迎接新一波產業典範轉移了嗎?
AI準備度, 策略觀點, 觀點

面對熱切的 AI 期望,台灣準備好迎接新一波產業典範轉移了嗎?

2024 年 5 月,賴清德總統與新內閣正式就任,AI 成為新政策的重要亮點;6月初的台北電腦展 Computex 從 5 月底隨著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來台,就高潮迭起、彷彿提前熱鬧開幕;接著還有多位世界級科技領導人齊聚一堂,共同發表對 AI 未來的想像。因此,台灣這個以半導體聞名的蕞爾小島,成為全球舞台上鎂光燈的焦點。

  • 溫怡玲
    溫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