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單, 專欄 善用投資併購為企業添翼,聯合戰隊讓佳世達死而復生 這是一個令人驚訝、幾近死裡復生的企業案例。 佳世達曾在2005年因併購西門子(Siemens)行動通信部門失利,當年慘賠新台幣300多億元,隨後被迫出售諸多轉投資事業及資產,並大幅減資,幾乎被判了「死刑」,很少人相信它有機會鹹魚翻身。但幾年後,佳世達竟「復活」了,這家口袋不深、才剛走出營運低潮的企業,如何將有限的資源精準花在刀口上,又如何在短短七年內開枝散葉,吸引約七十家企業夥伴加入聯盟呢?
專欄, 精選書單 為什麼統計學重要?秒懂機器學習背後的統計基礎 在資料科學或是機器學習上,資料特徵的取得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議題, 若能選擇到好的特徵,即使是非常簡單的模型都可以有好的預測或分類效果。比如說在預測體脂肪率的過程中,選擇用「體重」當特徵來預測體脂 肪顯然會比選擇用「擁有的手機品牌」來預測體脂肪的準確度高。然而在收集原始數據 (raw data)時,往往會將有用和無用的資訊都收集進資料庫,這時候若採用到錯誤特徵或是不合適的特徵就可能造成模型效能不佳的問題出現。
精選書單, 專欄 玩轉變動宿命 全家用科技解決未來問題 1988年12月2日,全家便利商店第一間店在台北車站商圈開幕,是日本全家建立的第一個海外據點。同年,也可以稱為台灣流通業元年,在全家正式成立之前,包括安賓(am/pm)和福客多等便利商店也已成立,台灣的流通業進入第一波新零售時代。 那兩年,正是全球貿易環境產生極大變動的時刻。1986年由於美日簽訂《廣場協議》(Plaza Accord),日幣對美元大幅升值,同時帶動了台幣兌美元從40:1遽升到25:1,傳統製造業苦不堪言,開始陸續外移。
觀點, 總體經濟, 精選書單 預測模型百百種,想了解明年市場先看懂「採購經理人指數」 許多人雖然學生時代修過經濟學,但因為搞不清楚複雜的定義和難解的模型,畢業後看不懂財經媒體、搞不懂投資理財,就以為經濟學離自己很遠。但其實在工作生活中,有太多事情都和經濟學息息相關。因為不懂經濟而吃虧的地方有很多,除了聽不懂財經新聞,甚至在老闆要你做簡報、做業務規劃,面臨提不出像樣見解的窘境;甚至在做年度工作計畫的時候,也會因為不知道要挑選哪些資料,而無法下手。
觀點, 精選書單 網路市場不再是重點,中國科技佈局賭的是這件事 從貿易戰到科技戰,望向2022年,中美持續角力,兩強對峙下的國際權力結構重新洗牌,印太戰略大板塊正式浮出檯面,台灣身為中美對立前沿的第一島鏈,同時也佔據了半導體和供應鏈的關鍵地位,我們該如何善用供應鏈、半導體兩大優勢,成為悠遊於地緣政治前沿的「東方之盾」?
觀點, 精選書單 從品牌到品種的經營奇「雞」!向日本與法國取經不只賣雞還要經營IP 大約十多年前,會到超市購買雞肉的人,應該對於「凱馨」這個雞肉品牌或多或少有些印象;近幾年有個新品牌「桂丁雞」進入各種零售通路,價格不算特別高,但色澤新鮮賣相極好。這兩個成功品牌,是鄧學凱返鄉接班後的心血結晶。
人物訪談, 觀點, covid19 未來的商業不只「跨界」,根本「沒有邊界」 COVID-19催生了新常態,全民皆無法逃避數位轉型的課題,對於企業經營者而言更是如此。就像我們在談論科技趨勢時,需要考慮多重面向,比如在企業中,一般IT通常在乎的是技術,但其他部門對於技術的掌握度與認知往往有落差,轉型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