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青

現任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內容行銷經理,關注科技發展對人類的影響,也關心台灣產業面對數位變革時,所面臨的挑戰與克服要點。喜歡文學,欣賞跨域碰撞的火花。

311 篇文章
台灣杉二號 AI 超級電腦的下一步?
觀點, 人物訪談

台灣杉二號 AI 超級電腦的下一步?

隨著AI在各產業的應用逐漸落地,加上逐日累積的資料量,對於系統效能及開發環境的高速運算需求與日俱增,上月底由台灣智慧雲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台智雲,TWS)、台灣大哥大及NVIDIA共同舉辦的「AIHPCcon 台灣AI超算年會」上,展現了台灣杉二號超級電腦的高速運算效能和技術。

  • 楊育青
「富數據」時代,我們如何從資料中創造價值?
觀點, 人物訪談

「富數據」時代,我們如何從資料中創造價值?

隨著資料的價值逐漸被重視,許多公司都開始關注資料治理或是資料導入等議題或做法。但是,為什麼有些公司在導入相關專案時會失敗?東吳大學資料科學系助理教授鄭江宇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成員的資料素養還不足,或根本尚未建立。由於資料科學需要橫向的整合,若企業的成員不具備資料素養,後續在專案的推動上就會十分辛苦。那麼,什麼叫做資料素養呢?

  • 楊育青
用AI讓發力供應更穩定,慧景科技為客戶提升20%收益
新創, 產業案例, 觀點

用AI讓發力供應更穩定,慧景科技為客戶提升20%收益

國際淨零碳排的壓力促使各國加大對綠能的投資力度,為了達到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政策目標,台灣這幾年同樣積極發展綠能,隨著再生能源比例逐漸提高,如何提供充足、穩定的電力也是未來必須面對的挑戰。如何將人工智慧應用在能源領域,增進管理效率與自動化,將成為全球科技趨勢。面對充滿變化的能源產業,新創又能提供企業與政府單位哪些工具?

  • 楊育青
俄烏開戰!台灣產業應該知道的關鍵影響
觀點, 總體經濟, 人物訪談

俄烏開戰!台灣產業應該知道的關鍵影響

上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跌破許多人眼鏡,《經濟學人》稱為「不可思議」(unthinkable) 的這場戰爭,使得金融市場短暫劇烈動盪,對於全球產業會產生什麼影響?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因為衝突地區並非主要供應鏈,也不是主要消費市場,中長期經濟衝擊不會太大,比較可能受到影響的是能源、金屬以及糧食價格。

  • 楊育青
從不懂AI到打造AI產品  KKStream如何用三件事情養出資料團隊?
產業案例, 觀點

從不懂AI到打造AI產品 KKStream如何用三件事情養出資料團隊?

說到推薦系統,大多數人想到的多半是文章推薦、影音推薦、商品推薦等B2C的場景,但是,除了生活中常見的消費場景,你是否想過推薦系統也能有B2B的應用嗎?這個近年來十分熱門的名詞又是什麼呢?面對資料應用的難題,公司又該如何建立相關團隊或是打造具資料素養的團隊呢?

  • 楊育青
從NFT到 Metaverse (二):Metaverse將帶來的新生態系
區塊鏈, 人物訪談, 觀點

從NFT到 Metaverse (二):Metaverse將帶來的新生態系

近期熱門新聞爆點,從名人、遊戲、虛擬樂團...,甚至到以判決書及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WWW)原始程式碼等為標的,越來越多的NFT推出,許多創作者、藝術家趕著跟上這股NFT熱潮,但我們也看見熱潮之後的可能階段性泡沫隱憂;不過在這股NFT風潮下,更令人關注的是Metaverse的瞬間引爆話題,科技業、遊戲業及奢侈品牌等紛紛投入,以往經濟模式慢慢在改變,新的生態系悄然成形。

  • 楊育青
從NFT到Metaverse(一):以區塊鏈技術為平台的各式無限 Metaverse
區塊鏈, 人物訪談, 觀點

從NFT到Metaverse(一):以區塊鏈技術為平台的各式無限 Metaverse

近來,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在藝術、科技、遊戲、音樂、時尚......社群中掀起一股波瀾,不僅明星、藝術家爭相投入發行並引發搶購,AppWorks董事長暨合夥人林之晨甚至認為,NFT將為數位資產的所有權帶來突破性改變,也持續看好其發展;也連帶帶動引爆了Metaverse,更多的知名企業及品牌如Facebook、Disney、Nike、Visa紛紛宣告搶進Metaverse。究竟NFT與Metaverse是什麼?為何會引發如此風潮?又將為世界帶來又將顛覆或創造什麼未來?NFT與Metaverse這兩個2021年最為熱門的科技詞彙又有什麼關聯呢?

  • 楊育青
從綠色轉型開始,這家企業要如何推動產業零碳生態系統?
低碳經濟, 數位轉型, 趨勢

從綠色轉型開始,這家企業要如何推動產業零碳生態系統?

全球排碳淨零時程已經開始倒數計時,台灣許多位於品牌供應鏈的中小企業,零碳排的壓力與日俱增。「許多中南部的企業都問我『碳中和』要怎麼做?」台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陳來助直言,許多企業認為買綠電就能做到碳中和,但這並不是最關鍵的做法,甚至可能因為這樣而喪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他強調,在減碳一題上,最核心、最基礎的就是路徑圖,許多世界品牌也要求供應商要提出減碳的路徑圖 (Roadmap)。

  • 楊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