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青

現任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知勢》副總編輯,關注科技發展對人類的影響,也關心台灣產業面對數位變革時,所面臨的挑戰與克服要點。喜歡文學,欣賞跨域碰撞的火花。

396 篇文章
AI 治理將決定企業的韌性與未來競爭力?
訂閱電子報

AI 治理將決定企業的韌性與未來競爭力?

不久之前,有機會面對面訪問 Cisco 全球資深副總裁暨創新長 Guy Diedrich。原本我們設定的題目是「可信賴 AI」,但發現談到量子時,他忽然眼睛發亮。這引起了我的好奇,特別請他多聊聊 AI 與量子之間的關係。他描述他所看到的未來是,AI 將與量子運算並存,並在短時間內共同構築全新的科技基礎,「這代表創新不再是漸進式演化,而是一波接一波的巨浪。」

  • 楊育青
Cisco全球資深副總裁暨創新長 Guy Diedrich:AI 創新大浪來襲 前瞻架構與全面防禦思維更形重要
AI治理, 人工智慧, 觀點

Cisco全球資深副總裁暨創新長 Guy Diedrich:AI 創新大浪來襲 前瞻架構與全面防禦思維更形重要

AI 的普及正在徹底改變網路環境。ChatGPT 的問世,不僅讓大眾意識到 AI 的可用性,也帶動了網路與運算需求的急遽攀升,並持續加壓於現有基礎設施。全球基礎建設正在多個層面出現瓶頸:其一,能源與電網架構尚未能支撐 AI 帶來的龐大能耗;其二,網路容量無法完全滿足持續增加的資料流量與應用需求;其三,跨平台與跨產業的系統互通性不足,限制了協作與創新。這些缺口使得全球基礎建設在 AI 世代中顯得力有未逮。

  • 楊育青
AI Agent落地觀察:從製造到畜牧
訂閱電子報

AI Agent落地觀察:從製造到畜牧

本週電子報持續分享智慧製造面對的真實問題:一是如何因應產品少量多樣的挑戰?一是如何找出 AI 在企業的真正的價值。同時,也特別分享大成集團導入 AI 的經驗分享。 從農畜產品起家,60 多年發展出從食材到通路一條龍的競爭優勢,大成集團是台灣農畜產品的領導品牌,經過疫情期間至今的轉型,如今也藉由 AIoT 的應用,數位化與 AI 化畢其功於一役,串起農糧食材供應鏈數位平台。2020 年曾和現任總經理韓芳豪討論過導入 AI 的各種可能性,五年後已卓然有成。其中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寶貴經驗,以及如何與營運策略結合的思考,很值得提供不同產業參考。

  • 楊育青
從通用模型走向專家 Agent 的價值變現策略
訂閱電子報

從通用模型走向專家 Agent 的價值變現策略

上週 AIF 與資策會合辦的智慧製造技術論壇也圓滿落幕, 500 多人共同參與超過三個小時、沒有間斷的扎實知識分享。雖說是技術論壇,但實際上談的是「解決問題的價值」。正如論壇主講、北科大管理學院范書愷院長所說,這波 AI 競賽的關鍵在於,「如何讓 AI 真正進入製造現場的價值鏈,並進一步推動營運模式變革。」與你分享本週電子報。

  • 楊育青
AI 正在重新定義產業競爭邏輯
訂閱電子報

AI 正在重新定義產業競爭邏輯

而進入 AI 時代之後,用 AI 來進行影片創作,有人反對,認為「那是假的」影響人類的創作精神與靈魂;也有人說電影本來就是假的,不是一樣嗎?但對於影視產業的創作者和從業者而言,這個問題可不只是真假的辯論,而是牽涉到產業興衰、就業機會的問題,真實又嚴重,而且避無可避。

  • 楊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