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青

現任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內容行銷經理,關注科技發展對人類的影響,也關心台灣產業面對數位變革時,所面臨的挑戰與克服要點。喜歡文學,欣賞跨域碰撞的火花。

310 篇文章
與人工智慧共同協作,可以怎麼做?
趨勢, 數位轉型

與人工智慧共同協作,可以怎麼做?

MidJourney、ChatGPT等AIGC工具的出現,擴大了我們對於AI的應用想像,隨著版本不斷更新,在繪圖與文字上的表現能力也越來越強。IxDA Taiwan 台灣互動設計協會副理事長李德俊認為,因為多種科技的交錯快速發展,人與機器的互動慢慢從雙向互動,例如駕駛開車,轉變為讓人與AI軟體或是機器人能為共同的目標一起合作。

  • 楊育青
數據正在改變生活,結合不同領域專業為資料科學工作者找到新的解決方案
資料科學, 趨勢

數據正在改變生活,結合不同領域專業為資料科學工作者找到新的解決方案

資料科學家曾被譽為21世紀最為性感的工作,並吸引各種不同背景的人才投入資料科學領域中。當許多企業或組織藉由數據應用創造價值的同時,也大幅度重新建構我們的生活體驗。然而,現實中的資料科學工作者實際要處理的問題,往往更為複雜,除了紊亂的資料來源與各式情境,甚至還得面對各種工作角色轉換與內部溝通等大小問題。

  • 楊育青
iCHEF:AI平民化時代,別成為坐在油礦上的乞丐
產業案例, 觀點

iCHEF:AI平民化時代,別成為坐在油礦上的乞丐

「餐廳其實擁有很多資料,但過程中都沒有使用它,與此同時,台灣像是被數位殖民一樣 ,來了很多不同的國際平台銜接消費者與店家,並在此創造跟捕捉價值。」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提醒,隨著AI工具越來越容易上手,資料就是原油,但更重要的是能使用資料,並從中創造價值,千萬別成為坐在油礦上的乞丐。

  • 楊育青
梁伯嵩:幫助產業創造新價值,台灣應訓練大型AI模型
趨勢, 人工智慧

梁伯嵩:幫助產業創造新價值,台灣應訓練大型AI模型

AI模型訓練所帶來的運算需求,將帶動未來晶片的成長,聯發科前瞻技術平台資深處長梁伯嵩博士認為,這股成長速度已經超越摩爾定律,且為了防止產業資料外流,並利用內部IP創造新的產品價值,應自主訓練大型AI模型。同時,他也對台灣至今仍沒有任何一個百億億級的超級電腦建置計畫,感到擔憂。

  • 楊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