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青

現任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知勢》副總編輯,關注科技發展對人類的影響,也關心台灣產業面對數位變革時,所面臨的挑戰與克服要點。喜歡文學,欣賞跨域碰撞的火花。

390 篇文章
從 RPA 到 AI Agent:台灣新創串起品質、效率與知識傳承
新創, 產業案例

從 RPA 到 AI Agent:台灣新創串起品質、效率與知識傳承

隨著 AI Agent(AI代理人) 與 RPA 自動化 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能夠將隱性知識模組化,並在產線中實現預防式管理、即時決策與跨系統協作。透過台灣多家新創實際案例,深入探討 AI 在製造業的落地應用,從影像辨識、行為監控到知識工具,揭示製造業如何藉由 AI 工具同時達成效率提升與品質保障。

  • 楊育青
從實驗到落地:Living Lab+ 推動 AI 走進台灣日常生活
新創, 產業案例

從實驗到落地:Living Lab+ 推動 AI 走進台灣日常生活

人工智慧過去多被視為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的關鍵引擎,但如今正快速擴展到健康、運動、娛樂與文化等生活場域。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AI 不再只是產業技術,而是影響社會結構與生活品質的重要推手。如何加速 AI 從實驗室走入日常,並在確保可靠與普及的前提下創造價值,將是未來十年產業與社會共同面對的關鍵課題。

  • 楊育青
生成式AI加速金融業變革 信任依舊是最大挑戰
產業案例, 觀點

生成式AI加速金融業變革 信任依舊是最大挑戰

近來金融業的挑戰主要集中在幾個面向:人才培育不足、風險控管困難,以及導入成本偏高;值得注意的是,治理與問責機制仍是金融業的核心挑戰。除了內部組織架構外,調查發現仍有三成以上的金融機構會將AI導入工作委外,使得外包廠商也成為治理體系的一環。如何確保隱私與客戶權益、公平競爭、透明性與可解釋性,逐漸成為業界最受關注的議題。

  • 楊育青
從知道到會用:為什麼產業迫切需要可信任的數據治理框架?
訂閱電子報

從知道到會用:為什麼產業迫切需要可信任的數據治理框架?

從 8 月份開始,基金會的研究調查部門積極展開 AI 治理框架、AI 韌性,以及可信任 AI 生態系相關研究。9 月 23 日將在 TWIGF 台灣網路治理論壇年會中,主理「探討以數位信任與韌性為核心建構臺灣的AI治理框架」工作坊,和大家分享重要的觀察與成果,邀請各位一起參與這場重要會議。

  • 楊育青
智慧醫療的治理與落地
訂閱電子報

智慧醫療的治理與落地

因健保數據完整、醫療數位化程度高,以及成熟的資通訊產業鏈(當然包括 AI 伺服器供應鏈),智慧醫療、健康照護一直被視為台灣發展AI最具潛力的項目。不過,這幾年下來技術逐步成熟、應用案例也不斷湧現,真正的挑戰卻浮現——如何發展出讓大家都有感且有價值的智慧醫療?並伴隨著建立全民、醫界與產業都能信任的治理機制?

  • 楊育青
打造台灣產業 AI 競爭優勢,從建立創新治理開始
訂閱電子報

打造台灣產業 AI 競爭優勢,從建立創新治理開始

上一週,基金會邀請包括 Google、富邦、中信、KPMG、中國醫大、智齡、台智雲、勤工、旭榮,以及群創等多家企業主管共同參與論壇,針對金融、製造與醫療三大重要產業,分享企業推動 AI 落地的第一手實戰經驗。專家們知無不言,坦白揭露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只要聽到「我也想抱怨一下......」,講者與現場聽眾們往往會心一笑,畢竟,大家都經歷過類似的辛酸過程。

  • 楊育青